美文网首页
《巴黎圣母院》,打动人的都是小角色

《巴黎圣母院》,打动人的都是小角色

作者: 洋中瓶子 | 来源:发表于2023-11-20 00:50 被阅读0次

听书真是我的救星,最近听完的是《巴黎圣母院》,又是一顿美味的大餐。

这书中故事的独到之处是,把爱和恨紧紧交织在一起,编织线是对立的情感,黄红黑绿青蓝紫,善与恶,美与丑,博学多才和浪荡无赖,高级和低级,哲学与求生……。在这面立体的织锦缎上的这些立体花纹,浑然一体,熠熠生辉,那么自然流畅,那么真实可信。

写小说真不简单。不少作者的长处是,能用情节抓住读者。但是为情节设立的人物,要么僵硬单调,比如我上次听完的某“三部曲”(《天幕红尘》和《背叛》);要么人物之宏大盖过了情节,完成的与其说是小说,还不如说是雕塑。故事情节都埋在人物的刻画里,比如《老人与海》。

雨果和他们不同,雨果在这本貌似在写一名美丽少女的悲惨命运的故事里,描绘出了一幅巨大的时代风景画,古典写实派的风景画。画中充满来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场景和人物,每个人物都在他们的行为里,演出了一段真实可信的人生故事。雨果的语言简直就是画笔,给布景,给穿插,给近景,给远景,给情绪,给个性,特别是,还给这些人物的情绪以不同的个性色彩。

雨果写的是离他自己生活时代(1831年前后)很远的1482年。那时候的巴黎是什么样子的?读者看了他的描述,会相信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并通过大量叫人信服的细节进入到那个巴黎之中:那时候的圣母院,那时候的河滩广场,那时候的审讯,那时候的乞丐王国,那时候的街头舞女、作家、法官、商人、神甫、市民、贵族、国王、还有当时的节日。细节生动得好像他拿着笔正观看着现场。这幅画里的人物都是有强烈色彩的。黑色的那个,就是克罗德‧弗罗诺副主教大人。

我似乎永远对小说里的次要角色更感兴趣。

(一)比埃尔 甘果瓦

这故事里的穷诗人比埃尔-甘果瓦是个小角色,他是个小丑,五颜六色都具备。他没什么立场,没什么才能,没什么钱,却也没什么忧虑。他的结局相当不错,不但没有如书中的大部分主角那样死于非命,还在他后来注重的悲剧创作里小有成就,在历史上留下过一笔痕迹。这人太棒了,虽然是小丑,是孔乙己,是倒霉蛋,却是个从不气馁绝望,绝不自轻自贱的人。他不跟骨气纠缠不清,是人间难得的从不执着的人。他懂得在屋檐下必须低头,但走过屋檐马上就又抬起了头。他的坚强和韧性,不表现在宁死不屈或坚守底线上,却在他不为外界影响的自我意识里。他的内心很强大,在一个没人认可他,没人保护他,也没人爱他的世界里当着自己,自在从容,跟自暴自弃绝缘。

(二) 克罗德‧弗罗诺

说到书中的大反派,我得提一下当今德国的教会丑闻:德国教会这一段时间非常倒霉,因为有不少神甫被指性侵,而教会对此竭力回避否认,正陷于批评声浪之中,让本来就渐行渐远的信徒们,因为对教会失望,纷纷放弃教籍,脱离教会。

新教的牧师可以结婚,天主教神甫却必须抱着老规矩,只能献身上帝。可只要是人,总难脱七情六欲,何况德国有这么庞大的神职人员群体,鱼龙混杂不说,即便初心很坚定,……。当个圣徒哪这么容易?有这个理解背景后,再读到小说中的大坏蛋克罗德‧弗罗诺副主教的“卑劣”行径,我不但理解,还竟然对他产生了同情心。

副主教从小天资聪颖,勤于读书钻研学问,立志当一名出色的神职人员。他也确实坚守到了中年,可是中年时节遭到了不幸。他的第一个不幸是见到了完美的美人埃斯梅拉达。第二个不幸是遇见美人时,他已经被神学和炼金术吸走了生命的精华,成了半人半鬼。

埋头于学问就能摆脱情欲纠缠?说是学海无涯,可航向略偏就陷入了回旋,副主教克罗德‧弗罗诺聪明而刻苦,到中年时已经读遍经书,看遍学问。他是智商超人的学者,一个智商超人的人,一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灵魂比常人更加需要灵魂食物。

克罗德‧弗罗诺早年的生活在学问的雨露滋润下非常顺利,因此他的学问很快就鹤立鸡群,无人匹敌。这让他自负,也让他孤单。

小說「女教皇」里,约翰娜也是个情商很高,难以掩埋才能的苦命人。但她有两个比克罗德‧弗罗诺幸运的地方:一是她的学习才能被压抑了,不会因尽情释放而很快枯竭。她受性别之累,从小就不能顺利学习,这完美塑造了她的谦卑,让她毫无野心。机缘巧合进入修道院这个学问天地,她得以充分的吃饱知识,而且还被机缘推到了药草医学的广阔天地里。这样丰富的精神大餐接踵而至,让约翰娜根本来不及苦闷变态。只可惜她没真的信教,没能逃离情欲的纠缠,最后悲剧收场。

克罗德‧弗罗诺早年貌似幸运,精神可以充分生长,可他在神学的走廊里绕遍了之后,没有走到科学的花园里,却落入了炼金术这个难以成功的深渊。炼金术貌似能喂饱他契而不舍的心灵需求,却是突破无门的死胡同。克罗德‧弗罗诺为之心力交卒,不相信失败又没能力突破,搞得自己阴郁早衰,非人非鬼了。

枯燥神学的反面,是轻松欢快,是纯洁天然。它的化身就是埃斯梅拉达。看到她,克罗德‧弗罗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美丽,年轻,阳光和无忧无虑。可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令人生畏的黑影子了——他得到了非凡,就得不到平凡。而且他那只顾和自己欲望搏斗的压抑追求法,只能招致美女的嫌恶和恐惧。

(三)若望

克罗德‧弗罗诺立志栽培的弟弟若望,也是写得极成功的角色。

若望被哥哥当自己孩子一样抚养,并被寄予厚望,却一直在缺正常手足之爱的环境里生长。他的聪明被朝着神学定向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完全不被看到,这真比不被爱,不受教育更糟糕。若望因此自暴自弃,立志当流浪者和无赖汉。他有一种调皮的愤世嫉俗,虽然什么都懂,却嘲笑所学的一切。没有收入,必须向爱他又看管他的哥哥乞讨,却每次得到一点钱就拼命去追随感官的享受,奔向酒精和放荡。他知道哥哥要他成为第二个克罗德‧弗罗诺,他坚决不干,为此他尽其所能的抛弃他的学问和才华。

若望最终也加入了“街头无赖”的行列,但他和拼命求生的穷酸文人甘果瓦完全不一样,虽然两人一样是秀才,却因为早年生活环境的迥然不同,具备着几乎相反的人格和特质。最后,甘果瓦这种从下往上爬的小人物,虽然遭人鄙视,参与组织了暴动,却能在国王面前乞讨到活命的机会,最后远走高飞。而只是偶然参与到暴动的贵族大学生若望,虽然被乞丐王国的人欣赏,貌似完全自由,却是天生的牺牲品,最后被卡西莫多生生撕碎,从高空中扔下丧命。

(四)两名主角

对书中的主角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这两位,我倒没有很大的人性共鸣,埃斯梅拉达几乎没有特性,她是某种仙女,仅仅是美的化身和不幸的化身;而卡西莫多则是一个活在人世间,却带着动物性的人种,他不但丑陋,而且耳聋,这使得他几乎无法和人类沟通,因此他总是躲在角落里,当一个有人类思考能力的半人半兽。觉得雨果对卡西莫多着墨甚多,他的形象在每次描绘里,都多一层动物性,少一点人的特质,因为他几乎完全没有人性的弱点,连爱情都是那么纯精神的。对卡西莫多的描写里最打动我的,是卡西莫多和巴黎圣母院建筑之间的动人情感,是卡西莫多和大钟之间的灵性沟通。那真是大气滂沱,摄人心魄的描写,让钟楼塔楼和石雕,全部都有了神一样的感召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黎圣母院》,打动人的都是小角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xe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