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影视|伯乐...
《八角笼中》: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八角笼中》: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作者: 望远山而力行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23:1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八角笼中》讲了一个大山里的穷苦孩子依靠格斗改变命运的故事,加之后续的网络舆情,让现实故事本身就精彩无比。草根出身的王宝强能被这个故事感动并创作成电影,大概也是因为他自己也有着相似的经历。

下面我将从剧情丶现实的网络舆情引发的思考以及我理解的电影主旨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自己的观影体会。

1.故事精彩,环环相扣

故事是从格斗俱乐部深陷网络舆情,教练向腾辉被抓到公安局最先开始,并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到后续的发展,构成了本部电影的整个时间线。

剧情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每一处都是发展到繁荣时期,便突然急剧转折,然后再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可以大体总结为以下循序渐进的四场戏。

第一场,假装组建俱乐部,吸引投资。

主角向东辉和王凤共同经营着一个砂石场,由于资金问题发不起工资,不得不接受了当地农产品老板王敬福的提议,以组建格斗俱乐部的方式吸引投资。

由于在当地找到了孩子身体都很瘦弱,向东辉想到了曾经打劫过他的那些大山里的孩子。这些孩子也是求之不得,丰足的物质条件让他们的训练极其认真,当万事具备之后,便迎来危机,王敬福的产品被举报从而入狱,吸引投资计划泡汤。

第二场,通过格斗表演,赚取收益。

第一个计划失败,向东辉本意是让这些孩子回去,可并没有那么容易。对于从小穷苦惯的孩子们,他们认为在向东辉这虽然训练苦一点,但是物质条件的丰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幸福。

当向东辉硬把这些孩子送到家里时,确实看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孩子们贫苦家庭条件让向东辉良心不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孩子们,并通过格斗表演的形式来赚钱。孩子们训练刻苦,表演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当然,一切发展到最好时,最终又是发生意外,他们的表演被人砸了场子,一切再次归零。

第三场,为了曾经的梦想,参加比赛。

当这些孩子又有了被遣返的理由时,向东辉的搭档王凤极力鼓励他,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带领这些刻苦且有天赋的孩子真正的去通过参加比赛来实现人生价值,而非守着这个砂石场。

此时向东辉也回了一趟家,回忆起了过去获得冠军,但被人骗吃药,被开除队伍的事情,以及他的母亲始终以他为傲,也因为他过去的事情受到影响,连自己儿子也认不出来。于是他开始让孩子们参加比赛。专业的训练加上孩子们的刻苦,又加上有的孩子确实具有天赋,比赛越打越好。

不出所料的又迎来了第三个危机,也就是开头的新闻舆论,俱乐部训练视频被记者拍摄后发到网络,很多网友指责其利用孩子骗钱,向东辉的俱乐部被迫遣散,他的两个得意门生也受其影响不能参加比赛,如何解决这个危机,也是后续的看点。

第四场,利用舆论扭转时局,将计就计。

他被迫把孩子们送到更好的俱乐部,以为便一切都好。一年之后他却发现孩子们在别的俱乐部被强迫吃药,被打断腿,并最终重新做了抢劫的营生,这让向东辉悲痛不已。在晚上堵车的路上,四川的传统文化代表——变脸,融入其中,这里的片段可谓是精彩至极,杂技演员们的变脸表演被路灯反射在向东辉脸上,也代表着他想到了如何扭转时局,把坏的变成好的。

他让他亲手培养的孩子故意与自己反目成仇,成功吸引人的关注,并且自己参与采访,讲述了事实,最终赢得了民众的认可,获得了成功。后续便通过一场胜利的比赛结束了电影。

对于最后格斗的比赛为何以黑白展现,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给予观众很多理解的空间。我倾向于认为黑白代表着幻想,因为被打断腿的苏木短时间恢复并取得冠军,非常的不现实,我不认为导演会故意为了这样一个结局把剧情设定的如此不踏实。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正如向东辉的爱徒所说“你知道打水漂吗?不论你把石头打出去漂多远,这块石头最终都会沉下去。”而艺术可以通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寄托人们对于正义丶公平丶美好丶圆满等理想的追求。例如《窦娥冤》中的结局,窦娥的父亲被窦娥托梦,从而惩治了恶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他们一同跳进裂开的坟墓,最后化身为两只蝴蝶。这种超现实的手法,往往可以给予处在水深火热的人们以心灵的慰藉。

整部电影从剧情来看,还是非常扎实,富逻辑的,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几处电影手法的运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获得趣味。此外,在这场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两点,一是关于网络舆论,二是关于改变人生的机会。

2.客观理性,莫做网络圣人

电影原型来自2017年轰动一时的“格斗孤儿事件”,相对暴力的儿童格斗视频刺激着每一位不懂事情来龙去脉的网友,他们认为格斗俱乐部是利用儿童赚钱,这些儿童也得不到正常的教育。首先的影响就是很多孩子被迫被家长接走,而这些孩子在接走时都是极其不舍的,一方面教练与孩子泪洒分别现场时令人动容,同时我们也可惜这些孩子因此而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是近十年来中国新闻舆论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引发了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报道伦理的探讨,也让“圣母”成为国内互联网的一个傻缺的称号。通过此次事件的反转,让网络上的大部分网友开始没有那么的感性。

当下的我们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去指责当时的网友,但是我们也应该试想,如果我们当时也只是看了那短视频,是不是也容易像他们一样,未了解事情的全貌,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一切不公的现实。

电影中向成辉接受主持人采访,下面的观众全都跃跃欲试,不停的指责向成辉,此刻的向东辉是我认为这整部电影最富魅力的时刻,大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之意。一个善良的对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人,却因为网络的误导受此委屈,极具讽刺。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向成辉是骗了他们吗?可现实中似乎连骗他们的人都有。他没有饿着一个孩子,很多孩子靠格斗改变的了命运,当孩子被送回家时的不舍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的互联网,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网友可以做到足够理性,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成了大家的共识。

3.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无论如何,拥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总是难得的。电影中苏木的原型苏木达尔基曾说过:“要是没有格斗,我可能只能在家放别人家的牛。”而现在,他已成为国内外各大赛事平台上的高质量综合格斗选手。 除了苏木达尔基,恩波格斗俱乐部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综合格斗选手,他们在各大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了格斗界的明星。除了在综合格斗领域,从恩波格斗俱乐部走出去的孩子,还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有些成为了特警,有的在经商,还有的成为了全国散打冠军。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的极有意思,就是主角向东辉对王凤形容这帮刚来的孩子讲的话,“他们就是一群野狗咬着骨头,打死也不会松口”。凄凉之下,又深刻地表面着人们对于机遇的重视。

在三毛《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有一篇《哑奴》令我印象深刻,文中讲述了一位极其聪明的不会说话的奴隶,三毛给了他孩子小费,身为父亲的哑奴会主动退回来;三毛的邻居需要修缮房屋,哑奴一个人在极热的天气下也可以独立完成;三毛给哑奴食物,他会极其的感恩,并且会把事物带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如此闪着人性光辉的哑奴,却永永远远的只能是奴隶,最终被主人随意变卖。

等级制是如此的不公,当中国古代从中国九品中正制改为科举制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会平等是每个人的向往,两年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时,教育便给予了每个人无限的可能,努力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类社会永远生机勃勃的一大原因。

拥有机会,就要抓住机会,上帝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就是想要你用一生去谱写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和我们同等的水平的人,如果我们得知对方在过去的条件远远不如我们时,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则是一种敬佩。

相关文章

  • 2019-06-21

    人生如舟,理想导航 科学前行,彼岸可达 人生如舟,理想导航,科学前行,彼岸可达;人生如径,信念做梯,不屈不挠,珠峰...

  • 【影事】用一张电影门票,还一场三万里大梦

    最近想看的电影有点多,比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 、《我爱你》,当然还有《长安三万里》。但是我却只看过《超级飞...

  • 笼中鸟

    人生如一炷燃着的香 如养在笼中孤独的鸟 向外散发着 求救的信号

  • 生如野草,命若土狗。

    去年毕业年方23岁的山东小伙李文星,在招聘网站“boss直聘”投简历找工作;5月份,他从北京去天津一家“北京科蓝软...

  • 生如野草 何以为家

    好友来出差,相约学校,在初夏的树荫下交换了生活的乏味、工作的无趣、人生的无望。晚饭毕,看电影,《何以为家》。 赞恩...

  • 如花在野(现代诗歌)

    如花在野 文/小昭君(武汉) 萎靡的,如笼中 欢快的,在林中 瓶中供养的, 不如,野草疯长的 禁锢,开放 自由的,...

  • 哈雷机车与八角笼的文化融合

    哈雷戴维森,是一种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美国文化。喜欢他的人,更多喜欢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八角笼中进行的...

  • 顽强的生命力

    读完《野草》这篇小文,我最大的感悟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就像石块下的小草一样,即便面对再大的苦难,也能不屈不挠地...

  • 生如夏花

    夏花尚能绚烂,如果生如一个小小院落的野草呢? (本文全部照片@小zhu先生拍摄)

  • 情为何物

    风在雨里 雨在风里 她在他心里 如一粒种子播撒心田 爱恋变成疯长的野草蔓延 细细又绵绵 放荡不羁的人自愿囚在笼中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角笼中》: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y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