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琅琊榜》——细思极恐的细节

《琅琊榜》——细思极恐的细节

作者: 春风与秋果 | 来源:发表于2017-07-21 08:26 被阅读0次

说说梁帝,人品的确不怎么样!

抢了好友言阙的心爱之人——乐瑶(宸妃)……

利用了滑族的玲珑公主登上皇位,儿子都生了,最后又将人家整族都灭了(话说滑族的男子哪去了?都被屠杀了?)……

轻易地杀了自己的长子祁王和多年挚友林燮,甚至不愿意为他们翻案……

诸如此类……

其实,看完《琅琊榜》第三遍后,我反倒同情起梁帝来。从人性来讲,梁帝的所作所为,是有迹可循,并非仅仅几句“薄情寡义”、“自私多疑”可以简单概括。

这一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分几点来探讨梁帝杀子杀友的心态:

第一点——林府的人才济济。

林燮有一个化名:梅石楠,相信看过的人都有印象。梅石楠救了身为医女的静妃,后来静妃入了林府,成为林府的医女。

静妃的医术如何呢?梁帝曾对高公公说过:“乐瑶生下景禹之后,总是生病,拖了两年多也不大见好,林家担心,就送了医女进宫,贴身调理。”

剧中没交代宸妃身子后来怎么样,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宸妃在静妃的照顾下完全痊愈。

那这是不是等同于在暗示——静妃的医术实际上不输给宫中的太医和医女呢?

再往后看,九安山猎宫中,静妃给梅长苏诊脉,诊出了火寒毒,而后更是分别为梅长苏和聂峰施针,暂时缓住了病情。

火寒毒——连见多识广的夏江和秦般弱都没听过的天下奇毒,静妃轻易地诊了出来,这便直接说明她的医术是真的很好。

而静妃的智商情商,引用知乎上方峥的话——“如果静妃是太子或誉王的母妃,那梅长苏刚回京时就全剧终了。”

这样一个医术很好、智商情商始终在线的人,轻易就入了林府,其实可以侧面说明——林府人才济济,甚至不输给宫里。

若是你觉得单单一个静妃就得出“林府人才济济”的言论太过牵强,那就再看看十三先生——

第八集,十三先生见到梅长苏说:“上天垂怜,让十三今日还能见到小主人,只是看见小主人已无丝毫往日音容,十三心里,实在是难受。”

我本以为十三先生真正的主人是林燮,百度了一下,却是梅长苏的母亲——晋阳公主。

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说:十三先生本就是宫廷乐师,是晋阳出嫁后把他带到林府的。

的确!只是,晋阳带走了他,必定是因为他在众多宫廷乐师之中的音乐造诣最出众。

如此人才,也是轻易被带入了林府,这也侧面反应出鼎盛时期的林府——要人有人,要才有才,人才济济。

此外,还有一个蒙挚,身居禁军大统领的高位,掌管五万禁军,只在赤焰军中呆了一年,却愿意为了给林家翻案而劳心劳力、出生入死,剧中将这种感情歌颂为”情义”,却也恰恰反映出林府的强大,与各类人才都有很好的关系。

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有情有义,可在梁帝心中却是“结党营私、笼络人才”。

无论是医女、乐师,还是赤焰军普通一员,都只是当年与林府交好的大批人才的“冰山一角”,由此更可见当年林府的鼎盛。

第二点——琅琊阁。

众所周知,梅长苏的大部分情报都来自于蔺晨,蔺晨为梅长苏做的事情虽不多,但件件直中要害。

剧中曾提到林燮(梅石楠)与琅琊阁的老阁主是多年老友,可以想象,林燮的情报来源根本不会比梅长苏差,他所得到的来自琅琊阁的帮助,自然不会比梅长苏少。但是,他与琅琊阁的关系梁帝是不知情的。

那么,从结果来看:

许多梁帝不知道的事情,林燮却知道了;

许多梁帝后来才知道的事情,林燮却提前知道了。

从剧中看,林燮似乎也不是个懂得收敛的人,梁帝内心对他怎会不心惊、不忌惮、不害怕?

第三点——云南穆府。

可以这样说:林殊和穆霓凰的婚姻,是林府赤焰军和云南穆府的联姻——是全国最强两支军队的联姻。

而这两支军队,很遗憾,梁帝虽为名义上的主人,可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控制实权。

在第五十三集中,夏江在梁帝面前指证梅长苏就是林殊,梅长苏和靖王都在宫里,蒙挚被迫在家休沐。靖王、蒙挚、霓凰提前合计到了午时靖王和梅长苏还没安全出宫,就起兵谋反。当时的穆青私下对姐姐霓凰说了一句话:

“姐姐放心,穆府上下必听姐姐号令。”

造反这么大的事,云南穆府的态度倒是很明确——不认主君,只认主帅。由此可见一斑!

哎!这桩婚事应该让梁帝很多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吧。

第四点——悬镜司。

这里肯定有人会想——这还用得着你说,谁不知道悬镜司的夏江设了毒计,灭了赤焰军和祁王,导致梁帝杀子杀友!

不,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我想说的是当时林府与悬镜司亲密的关系。

夏冬,她的夫君是赤羽营副将——疾风将军聂锋。夏冬虽是个女汉子,但她在丈夫面前,却还算是柔情似水的女人,以夫君为天,而聂锋却直接听令林燮,忠于赤焰军。

梅岭事件发生之前,夏冬与林府和赤焰军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夏秋是夏冬的亲哥哥,自然也是站在夏冬一旁。夏江的三个徒弟——三个高阶掌镜使中,两个与林府交好。

悬镜司和赤焰帅府也算是姻亲,你可别告诉我多疑敏感的梁帝对此没有想法。

夏江让人伪造聂锋的笔迹,谎称林燮叛变。为什么选的是聂锋的笔迹?

最明显的原因是——夏冬是他的徒弟,他能够轻易地拿到聂锋的书信进行伪造。

另一个隐藏的原因是——夏江想把悬镜司摘干净,想把他手下几个好徒儿、几个高阶掌镜使摘干净,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夏冬的夫君聂锋从赤焰军中摘出来。

就连皇帝的私人机构悬镜司,都跟林府沾亲带故,梁帝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第五点——江左盟。

江左盟的上任宗主是谁?我没看过原著,所有内容都是从电视剧出发加以推断。有三个可能性:

第一、上任宗主是梅石楠。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可能,江左盟是梅石楠除赤焰军以外的另一势力,然而林燮的重点几乎都放在赤焰军上,放在了保家卫国上,对江左盟没有太多心力,所以那时的江左盟只是个普通的闲散帮派,远没有梅长苏苦心经营后“天下第一大帮”的气势。自然在梅长苏养好伤之后,江左盟就自然而然地交到他手上,盟中上上下下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全力配合盟主伸冤,也就说得过去。

第二、上任宗主不是梅石楠,却极可能是梅石楠的旧交或好友。江左盟收养了一批赤焰军的“残党”,若不是因为旧情,真的犯不着干这种会惹来杀身之祸的事情。

第三、上任宗主是跟梅石楠完全不相干的人,因为欣赏梅长苏而将江左盟交给他。或者是梅长苏需要江湖势力,又恰好看上了江左盟,所以凭着脑子、用些手段就当上了江左盟的宗主。

江左盟和梅石楠的关系,在这里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是,若江左盟真的也与林燮有关,林府势力之大可想而知,就算梁帝不知道江左盟的存在,可有江湖势力在背后跟没有江湖势力,那还是很不一样的,梁帝即便不知道,也能感受到些许痕迹。

第六点——林殊。

对,你没看错,就是林殊!

林殊——飞扬跋扈,张扬自负。在霓凰和靖王心中美好的他,只怕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噩梦”。

霓凰郡主心里那个“阳光明媚、神采飞扬”的少年,在梁帝眼中,只怕是个比他父亲“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隐患”,一个绝顶聪明、文武双全、师从天下大家黎崇老前辈,武从大梁第一军队赤焰,妻是云南穆姓的“隐患”。

在梁帝心中,这样一个人,他的父亲已经对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他年级轻轻便有如此能量,怎能让他不忌惮?若他继续壮大,难道就不会成为自己或是子孙的隐患吗?

一口气数完了这六点,从静妃到十三先生到蒙挚、从悬镜司到云南穆府、从琅琊阁到江左盟,从赤焰军到祁王府,林府囊括了各种人才、强大的军队、神秘的江湖势力!

梁帝内心的痛苦,远非一句“多疑、敏感”能概括的。

那是旷日持久的、一点一滴煎熬而成的。

林燮没“反”是因为他忠心,是他不想“反”。可是若他想“反”,那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

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希望他不要反”,却无任何能耐去削弱、阻止他“反”,只怕也是梁帝心中的耻辱。

最后,用梁帝和林殊的一段对话结尾吧:

梁帝:“但是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总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岂能姑息!还有祁王,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上都言必称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是天下、天下!你说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啊!”

林殊:“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

其实,梁帝和林殊说的都没错。梁帝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出发,说出这番话。而林殊,是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角度讲出那句话。

我私心觉得,梁帝说的,才是大实话。

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来说:天下,首先必须得是“自家”的天下,然后才是“天下人”的天下。

林殊的话,虽然中听,虽然振奋人心,却也只存在于影视剧当中,存在书本中,存在于理想中。

林殊的这句话,也说出了他林家为何满门被灭的原因,并非只是“这个梁帝”多疑猜忌,换上真实历史中任何一位皇帝,哪怕是一位大明君,这样独大、拥兵自重、不知收敛的林家,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

相关文章

  • 《琅琊榜》——细思极恐的细节

    说说梁帝,人品的确不怎么样! 抢了好友言阙的心爱之人——乐瑶(宸妃)…… 利用了滑族的玲珑公主登上皇位,儿子都生了...

  • 《圣女的救济》东野圭吾 100-38

    细思极恐 极恐到变态

  • 2019-11-15

    细思极恐

  • 4

    细思极恐

  • 琢磨

    哎呀,细思极恐

  • 2019-12-19

    慧极必伤,细思极恐

  • 细思极恐的几个细节

    最初,预计于去年11月份开始,美国开发大规模流感,感染人数达数千万,死亡人数达上万; 去年12月份武汉军运会期间,...

  • 我仿佛看见了未来

    怎么办?我成就你的速度赶不上他毁你的速度!细思极恐!细思极恐!细思极恐!一碗油腻腻的蛋炒饭还加咸肉就这么悄悄谋着你...

  • 275

    细思极恐 仍需努力

  • 5.30

    细思极恐,要考试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琊榜》——细思极恐的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ys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