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趣的“三”

有趣的“三”

作者: 做自己的女王_e3c9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6:36 被阅读0次

          余映潮老师在《层波叠浪,三次反复》里写到“三次反复,是将同一类事情写三次,逐层变化、深化,以形成故事的主体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多篇文章都用了这种写法。

          如《猫》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秋天的怀念》讲了三次“看花”的故事,《植树的牧羊人》叙述了三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三次人物对话,《蚊子和狮子》里……三次蓄势,《陈太丘与友期行》三次写友人的表现,《女娲造人》写了女娲造人的三种方法,《杞人忧天》里晓之者的三次释疑。

          先看《猫》,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郁郁而终,作者心里感着一缕酸辛;第二只猫,浑身黄色,更活泼,被路人捉去,作者怅然、愤恨;第三只猫,毛色花白,不好看,又很瘦,疑偷吃鸟被打,后死掉,作者难过、惭愧。重点写第三只猫,在层层的铺垫对比中,作者的情感由酸辛到怅然再到惭愧,自责、痛苦的情感喷薄而出、炙热强烈!关注下层,同情弱小,反省自己,批评冷漠、麻木的路人的多元主题呈现读者眼前。

          再看《秋天的怀念》,第一次,母亲叫“我”去看花,“我”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连母亲得了重病都不知;第二次,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花没看成,“我”与“母亲”永远诀别;第三次,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菊花。叙述“看花事件”,反复中有变化,第一次主要写“我”的暴怒行为,第二次着重写母亲的回忆及其母亲昏迷之际仍放心不下儿女,第三次工笔描绘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时间不曾停留,母亲病情愈来愈重直至病逝,作者内心的自责、愧疚、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在一次次平静内敛地叙述中如深海下暗潮涌动的巨浪不着痕迹有力地直击读者内心深处。

          然后看《植树的牧羊人》,初遇见牧羊人,牧羊人……高原……;再见牧羊人,牧羊人……高原……;最后一次相见,牧羊人……高原……。

          接下来看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三问,“问道……又笑着问道……于是问道”,如果分别从三问前面添加形容词的话,可以这样添加:不以为然地问道,又嘲笑似地问道,于是满怀期待地问道。雕像者三说,分别从说前面添加形容词的话,可以这样添加:平静地说,肯定地说,不屑一顾,努努嘴,不以为然地说。三问三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把自己置身于可笑、尴尬、难看的处境中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继续看《蚊子和狮子》,故事三次写蚊子……,第一次通过语言描写蚊子挑衅狮子,第二次通过动作写蚊子与狮子的战争,第三次通过动作、语言写蚊子骄傲自大,结果一败涂地!

          《陈太丘与友期行》《女娲造人》《杞人忧天》里的“三”就不再赘述。

          文章里还有一种“三” ,即三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话。

          以 《秋天的怀念》为例,看文章第二段,第四段,结尾最后一句。第二段插叙交代母亲病情,第四段写母亲竟然病重到与“我”永远诀别,结尾最后一句“我”终于走出了绝望的人生,开始乐观的生活。它们可独立为一部分,又可作为上一个片段的结束,预示下一个故事的开始,使之成为由三个小故事构成,一条线索贯穿的完整文章。

          《猫》一文,“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每句话都是对上文的小结,使每只猫的故事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又一点点积蓄情感,表现出情感的递进。

          余老师说:“运用‘三次反复’的方法,能够更加深入地表现人物,表达出故事‘纡行’的美感,使故事表现出或轻波微澜或层波叠浪的情节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趣的“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ev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