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5dd322a62c78ae8c.png)
01 时间可以分成3份
我们每天的24小时,基本上由以下三类时间组成。
我们的时间:
(1)生活时间(睡眠、吃饭、洗澡、排泄等生存必需的事情)。
(2)常规时间(受社会公序良俗制约的时间,比如工作、家务事、接送孩子等)。
(3)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余暇等)。
学习时间的使用方法,为什么首先要从“时间可视化”入手?
因为如果不把我们的时间分解为“生活时间”“常规时间”“自己的时间”,然后用数字对每一类时间中的每一项进行详细把握的话,我们就没法看清自己的现状,也就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来管理时间。
时间是看不见的东西,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它变成“可以看见的东西”。
顺便说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强烈感觉到“没时间”的话,那说明第三类“自己的时间”太少。
那么,我们的时间都花在哪儿了呢?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一天的生活时间(睡觉、吃饭等)是12小时,常规时间(工作、通勤、接送孩子、做家务等)是10小时,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2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d97f6306aeeec2a4.jpeg)
02 将时间可视化的3种方法
时间可视化的顺序:
① 使用“24小时时间日志”将时间可视化
② 用便笺将时间细分化
③ 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
1.使用“24小时时间日志”将时间可视化
使用时间日志的顺序:
① 准备纸张(也可以使用纵向的24小时时间记录本,或Excel软件)。
② 记录起床、就寝的时间,将睡眠时间全部涂黑(不能为节约时间而缩减睡眠时间)。
③ 将生活时间中所做的事情(吃饭、洗澡、排泄等)逐项记入时间日志。
④ 将常规时间中所做的事情(工作、通勤、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等)逐项记入时间日志。
首先准备纸张,绘制24小时时间日志,也可以使用纵向的24小时时间记录本或Excel软件进行记录。分别在起床时间和就寝时间处各画一条波浪线作为分界线。
然后将睡眠时间全部涂黑。剩下的十多个小时就是装入“时间钱包”的“可使用时间”。
接着给生活时间(吃饭、洗澡、排泄等)涂色。这部分时间无法缩减,先将它们可视化。
接下来是给常规时间(工作、通勤、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等)涂色。
最后再给自己的时间(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余暇、享受兴趣爱好的时间等)涂色。
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时间,可以让时间日志更加醒目、直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f9ad9d2b65951f4d.jpeg)
2.用便笺将时间细分化
按三大类记录时间日志3天之后,就可以使用便笺对时间进行细分记录了(使用贴便笺的方式,便于以后进行时间分类时做调整)。
生活时间、常规时间、自己的时间都可以使用便笺进行细分化的记录,但我建议大家首先从常规时间开始。因为常规时间是我们清醒时做事时间最长的时间段,也是预算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最容易发生偏差的时间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beac814522af08f9.jpeg)
通过这种方法将时间可视化,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咦,这30分钟我干什么了?”可能发现空白时间。
智能手机一般都自带屏幕时间管理软件,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一天看了多长时间的手机。
把时间日志和手机的屏幕时间管理软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无意识之间把手伸向手机的时间。
屏幕时间管理软件不会撒谎。经常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的人,也可以通过屏幕时间管理软件了解自己使用它们的时间(Mac中有屏幕时间管理,Windows中有ManicTime,等等,不同系统都有各自的屏幕时间管理软件)。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使用它们的时长、时间段、看的内容。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己平时看手机的时间太长,也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可是,不看到实际数字的话,就很难产生危机感。这就是数字和可视化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db891926dfbd70fa.jpeg)
通过对比,如果发现时间日志中没有记录使用手机的时间,就应该把这段时间追加记录进去。据我了解,用途不明时间很多的朋友中,很多人都遗漏了玩手机的时间。千万不能小视玩手机的时间,一定要把它们都找出来、记录下来。
空白时间很可能是“超预算时间”
在实践日程表中,如果发现在一项工作之后有空白时间的话,那很可能是因为实际使用时间比预算的时间要长,也就是出现了“超预算时间”。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没有“超预算时间”的工作项目,我们同样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步骤,用秒表测算每个步骤所用的时间,这样可以发现容易超时的步骤。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4a5af891c7da7676.jpeg)
3.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
对时间进行细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时间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的指标叫作时间效能,即相对于使用的时间,获得了什么成果。由此来判定时间的使用情况。
简单地说就是“这段时间是否令自己满意”。我用×(分别代表好、中、差)三种符号进行评价。
举例来说,假设我每天的通勤时间为30分钟。这“30分钟的价值”肯定因人而异。比如一个人要求自己利用通勤时间学英语,那么,“在上下班路上的30分钟里背诵了30个新单词”的话,对他来说,通勤时间的使用效果就是。
所以,对时间使用效果的评价到底是、还是×,标准只在个人心里。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然后对自己使用过的时间进行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d237e1ce341475a1.jpeg)
03 不清楚把时间用在了哪里的人,也不清楚自己的行为
将自己的时间可视化之后,我们能看清的不仅仅有自己使用时间的方法,还能看清“自己的行为”。
换句话说,时间的使用方法就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说时间的使用方法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本身。
使用时间的方法就是人生本身,它代表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曾有一段经典论述:
请注意你的思考,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语言;
请注意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为;
请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请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请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思考”是“决定如何使用时间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语言”是“将计划的时间写进日程表”。
随后,计划会变成行为……最终形成我们的“命运”。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04 可视化可以提高时间效能
通过记录时间日志,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蒸发时间,也可以看出自己预算时间的偏差。
再通过给用过的时间打分,“自己使用时间的方法”就趋于清晰了。
通过上述操作,我们还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做起来会比想象中花更多的时间;再比如,同一项工作,上午做和下午做所花的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使用时间的方法和“专注力、思考能力”存在紧密联系。
通过调整不同时段的工作内容,选择符合人生理规律的工作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对时间使用方法的一种优化。
通过记录时间日志,可以看清哪些是需要“专注力和思考能力”的工作,然后通过合理规划,在合适的时间段做合适的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时间效能(单位时间的生产性)。
05 可视化可以增强自我肯定感
给自己使用过的时间打分之后,其中评分为的时间,就是我们对自己表示认可、肯定的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的人,大多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积极地承认自己、表扬自己”的人。他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长期处于缺乏自我肯定、自尊低下的状态。
06 当可视化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应该检讨自己的行为和冲动
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行为”和“冲动”两方面来看。
时间也是一样。看到某件事情有趣,感到好奇,就打破原来的时间安排冲动地去做了。用掉的这段时间就是“冲动时间”。“冲动时间”多了,“时间钱包”里的可用时间就少了。
冲动时间的具体例子:
(1)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某个学习会的介绍,感觉挺有意思,马上就报了名。
(2)某美容院推出免费皮肤检查,受免费的诱惑,就去检查了。
(3)觉得考取某种职业资格证有备无患,就开始学习了。
(4)朋友说今天晚上的聚会会带一个有趣的朋友给大家认识,出于好奇就去了。
与上面的例子类似,很多事情都是表面看上去有用,至少有比没有强,所以很多人头脑一热,就去做了。
但是仔细想一想,对“时间本就不够用”的我们来说,这些事真的非做不可吗?
其实,不做这些事也不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不便,而且,对“时间不够用”的我们来说,最先应该杜绝的就是为那些“有总比没有强”的事情花时间。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下也无妨的事情”有无数种。
如果我们拥有无限时间的话,那么把所有事情都做一下试试也无妨。可我们并非拥有无限的时间,相反,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充裕。
因此,如果一冲动,真去尝试了一下,那么我们就没有时间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不过,这也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好奇心强的人总想尝试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似乎能学到新知识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会感觉“不管有多少时间都不够用”。
建议您先思考一下:
“这真的是我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吗?”
如果因为冲动把时间花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那么一瞬间您就会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
人生是守恒的。得到某种东西,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看其中是不是掺杂了很多冲动。
使用时间的方法,就是人生本身。
将自己的时间可视化,也就能看清自己的人生。
总结
(1)把自己现在一天24小时的使用方法彻底查清楚。
(2)将一天24小时分解为“生活时间”“常规时间”和“自己的时间”。
(3)把握自己每天都为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
(4)为自己的行为和使用的时间打分。
(5)找出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