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心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分别给测试者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直接获得100万元;第二种是有50%的概率获得500万元,另外50%的概率是一分钱都得不到。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第一种方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第一种选择虽然能将100万元落袋为安,但比起第二种收益显然就差得多了。为什么人们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而获得最高收益呢?这是因为损失厌恶心理在作怪,相比获得的收益,损失更令他们无法接受。
商家擅长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获取商业上的利益。比如饭店常在结账时送几张优惠券,让你有种不再来将优惠券消费掉就是亏了的感觉。商场里的优惠活动经常是提高原价后再打更大的折扣,虽然实际所付金额与活动前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却给顾客一种赚到了的错觉。
在生活中,我们受“损失厌恶心理”影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由于担心饭菜不合口味而总是去同一家餐厅用餐,害怕新工作不够稳定而继续呆在早已没有激情的岗位上。
若要得到必先学会承受失去,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才是破解“损失厌恶心理”的关键。
掐指一算字数已经达标,下面两点就随便带过了哈…
聚光灯效应
人们总是把自己放在舞台的中心,认为自己的问题会被所有人关注到,因而产生焦虑的情绪。就像我水到这里就不禁会想,写得这么差劲发出去让人看见多不好意思呀,但其实根本没几个人会看的好吧~_~
如何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呢?答案是保持自信,有了自信,就能水得理直气壮、心安理得(怎么还是有点虚呢)~
替代性报酬
游戏之所以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关键是里面设置的即时反馈机制。人们喜欢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回报,越快越好。
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激励自己完成某事呢?可以设法让无聊的事变有趣。比如我之前提过的在健身后奖励自己一个小甜品(增肌期适量吃些甜食有益于肌肉增长,这并不是贪吃的借口哦),在困难的项目顺利完成后奖励自己一次出国游。这么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是不是就没那么让人讨厌了呢?
这两天略忙,48小时里只睡了5个多小时,今天接到通知,因为厦门金砖会议,夜班需延长一个小时(啊,想不通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呀)。好在,这个月已经只剩下3天了,加油^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