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反思

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反思

作者: 生命奇迹牧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19:44 被阅读1359次
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反思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在重庆万州区的长江二桥上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载着乘客的公交车突然变道驶入对面车道,和迎面而来的一辆轿车相撞之后,掉进长江。截止目前为止,没有得到乘客生还的消息。这样的代价沉重到让人窒息!

事发当时有一名中年女乘客由四季花城站上车,要到壹号家居馆站下车。但由于道路维修改道,这趟公交车不再经停壹号家居馆站。当车辆行驶到南滨公园站时,司机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车内乘客,在这一站下。但这名女乘客没有下车。

在意识到错过了下车站点后,这名女乘客要求在不能下车的路段下车,继而和驾驶员发生争执,并产生肢体攻击。视频画面显示,女乘客两次用手机拍打司机头部,而司机则挥舞胳膊进行还击。

当时公交车行驶在重庆长江二桥上,驾驶速度是50公里/小时。在打斗和慌乱中,司机因驾车失误,往左打方向盘越过中心实线,和对面正常行驶的轿车撞击后,冲上路沿,再撞断大桥护栏后坠入江中。在公交坠江的一刻,车上的尖叫和哭喊,令人惊恐万分。十五位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教训极其惨痛。

首先是这位无理取闹的女乘客刘某。因缺乏必要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自己错过了下车地点,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无理的与司机争吵,把自己的错误转嫁到司机头上,情绪失控,并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开车的司机。缺乏安全意识,她这一骂一打酿成了大祸。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因肆意放大个人欲求,无视他人利益,甚至不顾公共安全而酿成的悲剧亦不鲜见。

其次是冲动莽撞的司机。一位有着驾龄二十多年的老司机,应该明白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应该意识到整车乘客的安全比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更重要。因此,即使受到乘客不公正指责、谩骂,也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要回骂,要还手,也应该把车先停下来。然而,这位司机竟然左手开车,而右手放开方向盘进行还击。从而导致车辆失控,招致惨剧。他手握方向盘掌管全车人生死大权的时候,也意味着全车人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中,他的冲动他的莽撞他的失控,注定要带着全车人一起陪葬!不怕大困难的中国人,为什么总克服不了这样小情绪?为什么权利意识已如高铁一样“提速”,但规则意识却迟迟跟不上?为什么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了,文明素养与公德之心却落在后面?这是一种文明的反思,一种文明的心痛。

最后则是冷漠无情的乘客,正是因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面对女乘客的无理取闹、粗暴行为,面对事态恶性发展,由吵架升级为打架,竟然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竟然没有人上前制止女乘客,也没有意识到他们两个人的打架会影响到公交行驶的安全,如果这时有人在这辆公交车上能够挺身而出,制止罪恶,那么他不仅是救了自己,也救了同一辆车上的人。大家既然都在同一辆车上,你的冷漠,就决定了你的命运。自己的事,芝麻大点,就如天大一般。别人的事再大,也可以冷漠待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看客心态害死人! 集体的沉默铺就了他们通向地狱的道路。这岂不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当一个社会只剩下沉默的大多数,即使闹剧悲剧惨剧接踵而至,也没有人去拷问是天灾还是人祸,去追寻真相抑或假相,甚至无人去关心是你死还是我活,这个社会的结局谁也无法预料。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不是更需要认真的进行一次集体反思?反思这个群体这个社会为什么总是被魔鬼所捆绑被魔鬼所驱使,常常陷入战狼式的冲动亢奋之中?悲情,都是从险情中来的,而很多险情,都是从情绪失控开始,冲动时刻,智商为零。从犯罪心理学上看,许多杀人案都属于“出离愤怒”的激情杀人,导火索极微小,是一个微笑、一句道歉都能浇灭的“火星”。俗话说,冲动属于魔鬼。曾有智者说过人性中最大的两个弱点是愤怒与欲望。的确,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愤怒是最激烈的一种,并且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愤怒的情绪除了能伤害他人外。更多的反作用会指向自己。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易于爆发激情的人,最好在发言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通过时间缓冲,帮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

当一个人身处两难的选择,在情绪化的漩涡里,甚至是别人的无理挑衅中,我们当如何面对?圣经就是我们行事为人的最高准则: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我们需要克制冲动、管理好自我情绪。在冲动和发脾气时要选择依靠上帝、抵制怒气。我们要用神所赐理性的心,治服私欲的心,也就是用愿意为善的心,去治服那偏向邪恶的心。在这个准则下,人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也不是任自己怎么想,而是靠神指示他恰当的应对方法。箴言14:29节,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箴16:32节,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最后希望本次事件能唤醒所有的人!愿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的悲剧不再重演。愿世上更多的百姓能来认识信仰,敬畏上帝,管理好自我情绪。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与社会公德素养密不可分”、“对规则和文明的捍卫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因为我们同在一辆车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安全的。

写于2018.11.3-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j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