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芙蓉镇》。
![](https://img.haomeiwen.com/i7789125/3cc74e4db5dc031b.jpg)
本故事讲述了发生在粤,湘,桂三省交届的一个小镇,1963年至1979年发生的社会变革所引出了,辛勤劳作,热爱生活,渴望爱情的胡玉音;“改革份子”李国香;无知无能,好吃懒做,品行低劣的“运动分子”王秋勒;立场不坚定的黎满庚。谱写一曲可歌可泣,可叹可赞的生命之曲。
古华(1942年6月20日—),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职业电影编剧,作家。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63年芙蓉镇青石街的米豆腐胡玉音与屠夫丈夫黎桂桂,辛勤劳动,生活开得有滋有味。接着又盖好了新房子,请了相关领导与左邻右舍去喝喜酒。但却一直不敢住在新房子里面,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被允许的。接着胡玉音又去外乡躲避风声,留老公在家里。老公受不了折腾,自杀了。
接着胡玉音被分配去扫青石街,同时扫街的还有五类分子秦书田。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俩惺惺相惜,最后喜结连理。也因为这样的因为,秦书田被判了10年刑。最后政策下来,得已平反。谷雨山,黎满庚是好人得了好报。但作家没有交代是否处置杨民亮,李国香,却说了王秋赦疯了。
通过阅读《芙蓉镇》看到在 “人性”中,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更有文化的社会属性。正常的社会环境,惩恶扬善,气正风清,人性中的“恶”被遏制。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人性缺失,价值失范,人性之“恶”得不到遏制,甚至还会被激发出来。这一点,在小说《芙蓉镇》中的李国香、王秋赦两个形象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恩格斯指出,在文学作品中:主要的出场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试想,如果没有“极左”运动,李国香、王秋赦们的“恶”,应该仅仅是人性中低劣的构成,对他人对社会,不会形成破坏性。然而,非常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却让他们人性中的“恶”膨胀开来,产生巨大破坏性,酿成了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