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芙蓉镇>的时代变迁》

《<芙蓉镇>的时代变迁》

作者: 布衣2017 | 来源:发表于2024-08-05 23:04 被阅读0次

        今天看完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芙蓉镇》。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本故事讲述了发生在粤,湘,桂三省交届的一个小镇,1963年至1979年发生的社会变革所引出了,辛勤劳作,热爱生活,渴望爱情的胡玉音;“改革份子”李国香;无知无能,好吃懒做,品行低劣的“运动分子”王秋勒;立场不坚定的黎满庚。谱写一曲可歌可泣,可叹可赞的生命之曲。

    古华(1942年6月20日—),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职业电影编剧,作家。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63年芙蓉镇青石街的米豆腐胡玉音与屠夫丈夫黎桂桂,辛勤劳动,生活开得有滋有味。接着又盖好了新房子,请了相关领导与左邻右舍去喝喜酒。但却一直不敢住在新房子里面,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被允许的。接着胡玉音又去外乡躲避风声,留老公在家里。老公受不了折腾,自杀了。

  接着胡玉音被分配去扫青石街,同时扫街的还有五类分子秦书田。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俩惺惺相惜,最后喜结连理。也因为这样的因为,秦书田被判了10年刑。最后政策下来,得已平反。谷雨山,黎满庚是好人得了好报。但作家没有交代是否处置杨民亮,李国香,却说了王秋赦疯了。

  通过阅读《芙蓉镇》看到在  “人性”中,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更有文化的社会属性。正常的社会环境,惩恶扬善,气正风清,人性中的“恶”被遏制。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人性缺失,价值失范,人性之“恶”得不到遏制,甚至还会被激发出来。这一点,在小说《芙蓉镇》中的李国香、王秋赦两个形象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恩格斯指出,在文学作品中:主要的出场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试想,如果没有“极左”运动,李国香、王秋赦们的“恶”,应该仅仅是人性中低劣的构成,对他人对社会,不会形成破坏性。然而,非常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却让他们人性中的“恶”膨胀开来,产生巨大破坏性,酿成了悲剧。

   

相关文章

  • 转《论电影《芙蓉镇》人物李国香的悲剧原因》

    愚昧时代人性扭曲的女性悲剧 -- 论电影《芙蓉镇》人物李国香的悲剧原因 在电影《芙蓉镇》中,人物李国香性格的扭曲和...

  • 七律。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古镇感赋(朱贵平)

    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镇,入住 土司别院,看电影《芙蓉镇》有感 朱贵平 芙蓉镇映《芙蓉镇》,物是人非思渺然。 官论高低...

  • 《芙蓉镇》——有悲有喜的时代

    《芙蓉镇》作者古华,1980年完成,1981年发表,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讲述了湘、粤、桂交界处的一座小...

  • 《芙蓉镇》,难以忘却的荒诞时代

    在时代的潮涌面前,一个人就如蝼蚁般微不足道,任海浪拍打,狂风吹荡。 每个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那段文革时代往往...

  • 芙蓉镇

    如果说看电影《芙蓉镇》给我更多的感觉是激愤,那么盛澄华先生的罹难,则给我的是一种沉沉的令人踹不过气悲恸。 记得在看...

  • 芙蓉镇

    上次看完《茶馆》对二战前后的这段历史有些兴趣于是接着看了另一部历史神片——《芙蓉镇》。 《芙蓉镇》是一部由谢晋导演...

  • 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着 宁折不弯,宁弯不折。折或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推崇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现...

  • 芙蓉镇

    一年四时八节,镇上居民讲人缘,有互赠吃食的习惯。 她不是承袭了什么祖业,是饥肠辘辘的苦日子教会了她营生的本领。 干...

  • 芙蓉镇

    生活不容易,也容易。辛苦换来的是家破人亡,最后又为何面对故乡!那场大雪之后,我和生活还没有完。雪铺在房上多温暖,房...

  • 《芙蓉镇》

    故事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展开了,江南的水乡,青石板老街和淳朴的居民。活像一副描写南方人家的水墨,然后本片的女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芙蓉镇>的时代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k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