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唐汝阳王好饮,终日不乱。客有至者,莫不留连旦夕。
时术士叶静能常过焉。王强之酒,不可,曰:“某有一生徒,酒量可为王饮客矣。然虽侏儒,亦有过人者。
明日使谒王,王试与之言也。”明旦,有投刺,曰:“道士常持满”。王引入。长二尺,既坐,谈胚浑至道,次三皇五帝,历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历历如指诸掌焉。王呿口不能对。(我的注解:引经论典,乃是增加汝阳王兴趣的手段,今天人说套路,大概如此一般。)
既而以王意未洽,更咨话浅近谐戏之事。王则欢然,谓曰:“观师风度,亦常饮酒乎?”持满曰:“唯所命耳。”(我的注解:这个时候汝阳王问到师父经常喝酒吧?常持满说 你叫我喝我就喝。这句是唯所命耳的解释。)
王即令左右行酒,已数巡,持满曰:“此不足为饮也,请移大器中,与王自挹而饮之,量止则已,不亦乐乎!”(这里常持满要显本事了,用大的容器饮酒。他自己说量到了不喝就是,不亦乐乎。)
王又如其言,命醇酹数石,置大斛中,以巨觥取而饮之。王饮中醺然,而持满固不扰,风韵转高。(奇异的是大家都醉了,常道人一点都不醉的样子。这里可以看到他的惊人之处,就是千杯不倒。固不扰,风韵转高。就是说他不醉的样子。)
良久,忽谓王曰:“某止此一杯,醉矣!”(突然,他与汝阳王说最后一杯。再喝酒要醉了。
王曰:“观师量殊未可足,请更迸之。”(汝阳王说看师傅样子好像远远没有醉,酒还不够,请再喝之。)这里我要加分析:可能汝阳王已经觉得常持满不是一个人了,想看看他的醉态。
持满曰:“王不知度量有限乎,何必见强?”(他说王你不知道凡人酒量有限定的吗?何必勉强。可能已经预料自己会醉后现形。酒缸满了,不就会破吗?
乃复尽一杯,忽倒,视之,则一大酒榼,
受五斗焉。
这个是原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度。过度则不可。不是有一句古话叫过犹不及吗?就是这个道理。常持满道士的故事就是这个意思,酒量已经到达非常高的地步,自己也知道再喝一杯就会醉,但是在汝阳王的一再劝下,更进了一杯酒,结果就是突然倒地不起了,醉了呗。再仔细看原来是一个大酒桶,能装五斗。
怪不得他不想再喝了,因为要现原形了。
这是一个唐朝叶静能道长的灵异故事。
谢谢大家阅读
图来自网络,侵删。
另外,大家助力啊。
这里的故事都很有深意,仔细体会道理非常得多,不能说古为今用,最起码能明白一些道理:你看常持满道人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虽然酒量非凡,但是终究会有满的一天,满了就要破了。你看他的名字不就讲明白了吗?持满就是满的意思。在周易里的有一句话叫:谦受益 满招损。就是谦虚的人能够受益。但是骄傲自满就会受到损失。凡事都忌讳满和全。
我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可说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这里很简单,做到不容易。这就是我要说的。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道理十分之重要。言简意赅,道理分明。
(图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