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昨天我们通过调研报告的例子引出了知识裂变这一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就这一话题进行展开。
知识的裂变
通过上一篇文章的阐述,我们能够初步认识到,调研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为我们的日常工作赋能,更是为了在调研过程中获得知识裂变。
我们在调研某一类知识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中遇到更多的关联知识,有些来自于该知识点的概念句,有些来自于该知识点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有些甚至可以来自于搜索引擎的某些条目。
比如,我们在调研HTTP时,一定会需要了解各类请求头/体、响应头/体等,也会了解到HTTPS协议等其他相关协议。
对于这些在调研中遇到的关联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将其记录下来,并腾出时间用于进一步调研的话,可以看作是名副其实的知识裂变。
如果我们没有重视调研中遇到的这些知识,甚至将其像垃圾一样扔掉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就永远会停留在它原来所在的位置,并不会转化为我们的知识,就像我们从未遇到过一样。
对于这些知识,我们需要以同样的调研精神进行深入调研,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又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以此类推的话,我们的知识就能实现不断的循环式增长。
一次调研,往往可以蕴含无穷的知识,就像细胞分裂一样,只要我们有心,知识会无限分裂下去。
这不仅仅是一种裂变,更是一个不断积聚的雪球,只要始终处于滚动状态,那么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如雪崩之势,带来巨大的能量爆发。
在这些知识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知识类型,有些知识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创新启发,有些知识能促进我们升维,而有些知识则能使我们变得更为高效。
只要我们能够管理好这些知识,那么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收获。有时候,这些收获是意想不到的。
作为调研的当事人,我们很可能会幸运地发现,那些更具应用价值的知识往往会在调研中“走出来”,这时候我们就会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有了一丝欣喜感和雀跃感。
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式,能够促进我们对调研对象进行良好的改进,甚至使我们的调研对象走到市场的前列,引领新的趋势。
调研工作使我们的知识得到裂变,而裂变后的知识又会在一定条件下从量变转变为质变,从而使我们不断升维。
如果没有调研等方式的加持,知识裂变就很难实现,我们将始终以我们自己的大脑为判断准绳,使知识“陷于”自身营造的“内循环”之中。
在这样的“内循环”之下,我们既无法从中走出,也无法吸收来自于“内循环”之外的知识,逐渐使自己走向封闭,这就好比是瞬间从“宇宙大爆炸”变成了“宇宙大坍缩”。
从0到1再到无穷
如果说我们尚未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或者说企业尚未形成知识管理和知识分享的氛围,那么可以认为此时此刻是“0阶段”;
而从0到1阶段,我们应该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管理体系,并使知识分享逐渐步入正轨的阶段。
而当知识管理能够实现自驱动时,那么可以认为是无穷阶段,因为此时知识正在以非常良好的态势不断增长。
对于知识裂变也一样,任何知识裂变总是从第一个知识开始的。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需要调研的第一个知识是什么,总会给我们带来裂变的可能,因为真正孤立的知识是永远也不可能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也能像人脉一样,打造出错综复杂的“知识脉”。
当我们从无到有开始一项全新的工作时,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迷茫期,无法摸清门道,这个时候有些人会因为无从下手而选择放弃,但这样的陌生感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而是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克服。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调研的方式,对这一工作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多维度的学习,同时,若在调研中遇到的各种裂变后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有较强关联性的,那么我们也需要进一步调研,有时候,我们反而会从裂变的知识中找到对原知识的解答。
因此,在遇到这样的工作时,我们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对工作需求进行简单分析和确认之后,先行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摸索方案,并由裂变后的知识来“主动提供”更多思路。
在调研过程中,各种调研维度如同建造大厦的砖块般层层叠加,最终会因任务的边界而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可以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工作方案或者相关结论已初具雏形,能够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
而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雏形进行不断完善,融入更多的知识,不断打磨,形成一个真正有效的最佳实践。
这其实就是从1到无穷大的过程。
用调研思维“激发”知识裂变
调研工作本身很重要,但并不是要求我们在遇到各种事务时,都要进行中规中矩的调研工作,或是以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作为输出物,毕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将中规中矩的调研工作放在那些比较重要和核心的事务上。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调研思维”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带来持续不断的知识裂变。
这样的调研思维体现在,我们在遇到任何新知识,或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疑问点时,都要秉持最为严谨客观的态度,尽可能不要依靠“拍脑袋”来进行判断,第一时间进行快速的调研学习,并将调研过程中裂变知识进行收集,留待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和调研。
从一个人的裂变到团队裂变
在上述段落中,我所描述的知识裂变其实还仅仅是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可以看成是对每个人调研思维的引导。
在调研思维之下,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保持知识的输入和积累,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库的储备,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而当一个团队、一个部门或是一家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以这样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作为工作的基本态度时,每个个体的知识都能得到不断裂变,从来带动整个企业的知识裂变。
当我们达到这一境界时,不仅使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进入了一个正确的轨道,同时也让每一个人真正尝到了知识裂变的甜头,最终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对于每一个员工个体而言,如果能坚持这样的态度去主动拥抱知识裂变,那么他们将不再是知识管理和知识分享的被动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协作者和创造者。
他们可以基于知识架构进行更为主动的补充,甚至可以在达到一定程度时,由自己来设计更具创新性的知识架构,并与团队负责人或者知识管理工程师进行联席确认,在探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已经不是知识本身的裂变,而是知识分享意愿的裂变了。在明天的文章中,我会围绕该话题进行进一步的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