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个环境常常会影响着某一圈层人,很多人生活或者理念都和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比如一个书香门第的往往都是辈辈出人才,这些都离不开环境对人的影响。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其使命。很多人都是在生命最后一刻才去领略到自己的使命。大部分人其实很多时候都被环境所麻痹,自己的很多行为及生活都受到相关制约。但是相对的,还有一些有感知并努力去突破环境枷锁的人。这些努力去尝
试突破自己突破环境的限制的人,往往都会特立独行,不会随波逐流。他们每天都朝着完善自我完善生活的目标去的。
那么说到底是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感知和适应的点,感知环境侧重点与主动去了解当前所处环境下的自我处境,其本身与适应不冲突,一般感知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整个过程中自我审视的过程。而适应过程中为什么很多人最后都被动适应了呢,是因为适应环境后的感知会越来越弱,人们往往达到一个瓶颈期(或者自认为安全期),就不会去努力感知环境下的自我处境了。因为太熟悉了,天天去感知也觉得自己改变不了,所以久而久之感知就消退了,渐渐的环境下的一些不好现象。也被动去适应了,这其实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性格的弱点。
其实这还和一个人常年积累的格局意识相关,譬如说。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很多人做着同样生意,那么被动适应的人考虑的问题是能赚一块的我尽量考虑多赚几毛,市场上很多人相应的改变成本或是改变渠道去配置不同的价格;而主动去感知这个环境下的人,考虑的是很多人可能会有上面第一点的想法,如果自己也用这种方式,最后赚的也就几毛,可能还伤和气,那么如何去做更好呢?就是让这些被环境麻痹的人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在满足一定需求下的渠道。再去接壤外向的引流;再升华的就会考虑做事本身不在乎交易的过程,而在于跨越多种市场下的人脉。所以侧重点是尽量少赚钱,让更多为了赚钱的人赚到钱,自己积累了人脉和口碑,为之后拓展储备人才和渠道资源;再高一点的就会考虑从影响一圈人上升到影响一代人或者说影响名族,从文化的角度去出发,因为他知道文明传承的是最持久的,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一个帝国也未必能这么牛逼。
古人很聪明,每日三省,那现在我想对大家说,每日多省,别到了节骨眼才省。多感知,很多看不到的点用你的智慧细细品出不一样的味道,不做表面聪明的人,做个心中智慧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