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边界感,不得不提起我的妈妈,我的任何事情,她都要横加干涉,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大到专业和婚姻的选择。如果不听从她的意见,就会在耳边唠叨得没玩没了。
在中国式的人际关系里,处处存在着边界模糊的问题,亲朋好友总是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贩卖“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焦虑,公然干涉甚至控制你的人生,导致很多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和困难。
而在国外,父母都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干涉子女的生活。当孩子年满十八岁,就可以离开家庭独立闯荡世界。每个人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极强,父母甚至不能随便打骂和贬损孩子。
两种不同文化、不同边界的人际关系,可以从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剖析中国社会结构中得到诠释。他在这本书的第二章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模型,主要描述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亲疏远近的人际网络。
不同于西方社会中以个人为本位构建的条理清晰、界线分明的团体格局,传统中国因乡土性和封闭性,形成了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轴的差序格局。
如同石子丢入水心激起的一圈圈波纹,这种以自己为中心向外展开形成的社会关系,离中心越近的圈子就越紧密,越远就越淡漠。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由于这个圈子具有伸缩性,且边界不清,因而容易产生私心,为了自我和内圈,可以牺牲他人和外圈。表现为父母可以毫无边界的溺爱和包庇孩子,甚至为了孩子的未来找关系走后门,而毫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国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众多毫无边界感的人际关系,说明这种由私人关系远近决定的文化惯性依然隐隐的在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