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默照

作者: d4bff06ea182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21:35 被阅读9次
说默照

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基本上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默照禅的提倡者曹洞宗人宏智正觉(1091年~1157年)认为临济宗宗杲的看话禅,滞于公案功夫,不利解脱。与看话禅相对立,他提倡默照禅的观行方法。

“默”指沉默专心坐禅;

“照”是以智慧观照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

宏智正觉强调,默与照是禅修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当结合,统一起来。

他说:“缄默之妙,本光自照。”

(1)默是照的体(本),照是默的用,体用融合为一。他在《默照铭》中也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妙存默处,功忘照中。……默唯至言,照为普应。”

(2)他还说:“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默照理圆,莲开梦觉。百川赴海,千峰向岳。如鹅择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输我宗家。宗家默照,透顶透底。”

(3)这是说,默即有照,照体现默,默照相即;照中不能失默,默中不能失照,只有默照宛转回互,相辅相成,才是理圆无碍。只有默照理圆,才能透顶透底,完全觉悟,终至解脱。

宏智正觉还把默照修持与体用学说结合起来,提出了以“四借”

(4)法来启导学人的禅修要路。“四借”法是:

(一)“借功明位”,“功”指用,“位”指体,这是透过现象界万物的作用以明确其本体。

(二)“借位明功”,以万物的本体明确其作用。

(三)“借借不借借”,万物的本体与作用共忘,空寂无物。

(四)“全超不借借”,超越第三的空位,进入一念不存的自由境界。这也是默照禅修持的过程。

在唯心论和般若学的思想基础上,宏智正觉以“心空”为默照禅追求的目标。

他说:“一切诸法,皆是心地上妄想缘影。”

(5)认为一切现象、形相,都是心的产物。心是万法的本体,也是解脱的枢纽。他说:“你但只管放,教心地下一切皆空,一切皆尽,个是本来时节。”

(6)“心空”就是“心地下一切皆空,一切皆尽”,就是“本来时节”,就是众生和宇宙的本来面目。

为了达到“心空”境界,宏智正觉特别注重这样几点:

(一)参究“空劫前事”

《正觉宏智禅师塔铭》云:“盖师初以宴坐入道,淳以空劫自己示之,廓然大悟。其后诲人,专明空劫前事。”

(7)“淳”,子淳,宏智正觉禅师的师父。所谓“空劫前事”也就是静坐观照“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8)。佛教认为,世界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每循环一次,称为一“大劫”。“空劫”是“唯有虚空”的阶段,也就是世界出现前的空寂时代,此时天地未开,浑沌一片,无一切对待差别,是为本来面目。宏智正觉提倡观照空劫前的状况,以使“心空”冥合空劫前的本来面目。

(二)“彻见离微”

宏智正觉说:“默照之道,离微之根;彻见离微,金梭玉机。”

(9)“离微”

指法性的体用。“离”是离开诸相而寂灭无余,是法性的体,“微”是微妙不可思议,是法性现象存在的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默照是彻见法性体用的根本途径,能彻见法性体用,也就机用自在。宏智正觉认为,遵循默照之道,就能彻见人生宇宙一切现象存在的本源,也就能显示般若智慧的微妙作用,灭除烦恼,获得解脱。

(三)“不对缘而照”

宏智正觉在《坐禅箴》中说:“佛佛要机,祖祖要机,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

(11)认为诸佛和祖师的禅修秘要是“不触事而知”和“不对缘而照”,如此必知微照妙。对于“不对缘而照”,宏智正觉还展开说:“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外不被因缘流转,其心虚则容,其照妙则准;内无攀缘之思,廓然独存而不昏,灵然绝待而自得。”

(12)“不对缘”是既不为外缘所流转,也不为内缘所左右;既不受外界事物所影响,也没有内在感觉思维活动,如此就能心虚照妙,不昏自得,廓然忘像,皎然莹明,进而面对一切事物,也就无纤毫芥蒂的障碍,获得圆通自在。以上三点也可说是默照禅的特征。

十分明显,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是渊源于菩提达摩的壁观安心法门,以及神秀的长坐不卧禅法,是对菩提达摩和神秀坐禅法门的回归。但是在观照的对象与内容方面,默照禅与神秀的禅法又有很大的差别。宏智正觉批评神秀禅法说:“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

(13)这是说,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说法,犹如区分“墨中煤”一样的荒谬。宏智正觉认为,本心虚净光明,不受尘埃污染,而神秀主张观心看净,拂拭尘埃,是自寻烦恼。在宏智正觉看来,并没有身、心一类的特定照观对象,观照时应当“照与照者,二俱寂灭,于寂灭中能证寂灭者是尔自己。若恁么,桶底子脱去,地水火风,五蕴十八界,扫尽无余。”

(14)不仅要扫除一切的观照对象,而且观照者自身也要寂灭。不是基于原罪意识的宗教救赎,而是基于本心虚净的心灵超越。从这方面看,默照禅又是继承石头希迁以来的禅法宗旨,并将其推向身心彻底空寂的极致。

看话禅的倡导者宗杲激烈地批评了默照禅,他说:“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十二时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

(15)又说:“有般杜撰长老,……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紧闭却双眼,唤作默而常照。”

(16)宗杲认为,默照禅只会使人增加心头的迷雾,虚生浪死,无有了期,永远不能觉悟,不得解脱。宗杲还认为,默照禅源自菩提达摩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的禅法,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可以入道,是方便门;借方便门以入道则可,守方便而不舍则为病。”

(17)说达摩禅只是入道的方便手段,把方便手段视为究竟方法是不对的。 宗杲不是笼统地反对坐禅,他认为坐禅是入道的手段,不能作为究竟的方法,更不能视为唯一的目的。宗杲对默照禅的批判,表现了看话禅与默照禅的差别与对立。

默照禅虽受到宗杲的批判,在流传上也没有看话禅那样广泛久远,但也非常盛行。宏智正觉住浙江天童寺垂三十年,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多逾千二百人,该寺遂为一代习禅中心,一时影响至为巨大。

相关文章

  • 说默照

    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基本上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默照禅的提倡者曹洞宗人宏智正觉(1091年~1...

  • 默照

    默照禅 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始于宏智正觉禅师,是曹洞宗的代表性修行法门,与临济宗的看话禅...

  • 默照禅

    何谓“默照禅”? 中国禅宗,到了南宋之初,曹洞一脉出有宏智正觉禅师(西元1091至1157年)首倡默照禅。 默照禅...

  • 手绘:语默动静体安然的默照僧

    手绘:语默动静体安然的默照僧 皆仁法师 很久没有画画了,今天涂了一张,题目是语默动静体安然的默照僧。 “语默动静体...

  • 说“默”

    读了阳明先生的《梁仲用默斋说》,如临高山大川:似曾相识的草木,在这里蔚然而深秀;司空见惯的溪流,在这里浩瀚无垠。一...

  • 生命智慧(默照3)

    1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决心修默照禅法? 这不是一个安静的时代,纷乱、浮躁、虚拟、低迷…太多的冲击,让现代人压力山大,...

  • 说与默

    说 言不由衷 默 一眼万年 望 一切了然 说 真假难辨 默 独自欢喜 藏 清亮幸福 输 孕育希望 赢 暗藏危机 勤...

  • 【何以笙箫默续文】何以至此【连载二】

    晚上吃完晚饭之后,以琛说有重要的案子要处理,勒令两个“孩纸”不能吵他,特别是默笙!默笙和何照小朋友两个人只好自己去...

  • 圆满的智慧(默照2)

    1什么是种子? 什么是种子? 种子就是利他。 我想获得什么, 就帮助他人获得什么。 界限是人为产生的。 我们为什么...

  • 喜悦的智慧(默照1)

    莲花戒大师说: 如果你不愿尝试有难度的事,那就不要期待达到难以到达的境界。 十天的能量智慧默照禅结束已有四个多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默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p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