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reator:经历必有益,常识,技术到艺术。
尝到甜头或者苦头,撞了南墙才回头。
这个人很有见识;这个人见过很多世面。体会一下没见过世面什么都想说,见过世面了,好几年都懒得说话。
见识是能力,见世面是经历。一只蚂蚁环游世界,遨游太空,你可以说它见过大世面,但是不能说他有见识。因为它还没这个能力。
见过世面不一定涨见识,见识我认为是在见过世面,吸收经验教训等后自己对社会,人生等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
见识是对事情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冷静客观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见世面是经济实力决定。
一个是基于上层建筑,一个是基于经济基础。
人只有什么都没经历过,才能写出杀气腾腾的话,或说出君临天下的话。
吴军《见识》见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44978/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我发现,活得诸事不顺的人都有三个共同的问题。首先,缺乏见识。没有见识,视野就被局限了。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和某些人讲道理永远讲不通,这并非是那些人故意要和你作对,而是他们实在没有见识,大家的认知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平面上。《庄子·外篇·秋水》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在见识上不长进的人要少和他们来往,更不要和他们争论,因为道理讲不通,徒费口舌。
其次,缺乏爱。我们常说某某人太小家子气,成不了大事。小家子气,其实就是缺乏爱的表现。很多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母没有条件太关爱他们,而在学校和社会上又常常遭人冷眼,因此缺乏关爱。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懂得关爱别人、不懂得分享。对于一些人来讲,小时候其实家里不穷,但是没有培养关爱他人的习惯,以至他们长大以后非常小家子气,这在个别独生子女身上特别明显。
有一次,一位自身条件很好的女生讲了她的一个困惑。她交往过的几个条件很好的男朋友都和她分手了,对方给她的评价是不懂得如何爱别人。开始她以为是对方在分手时恶语相向,也没有在意,但第二次听到同样的话时就有点儿害怕了,于是她试图去爱,但是做不好。后来她想,可能因为自己是独生女,从小就没有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的习惯,而周围人对她又都是有求必应。她所讲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之所以还记得这件事是因为它引起了我对独生子女问题的思考。
在我看来,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问题并非缺乏劳动力,而是很多人没有了原有社会的家庭生活和亲戚关系。第一代独生子女感受不到兄弟姐妹的关心,到了第二代连堂表兄妹的关系也消失了,这才是可怕之处。缺乏爱的人难以大气,不大气的人做不成大事。很多人以为有了钱就有一切,但如果钱只花在自己享受上,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相反,如果能花在别人身上,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去,将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最后,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规矩。缺乏规矩会令人踩到别人的脚趾而不自知,其结果是,轻则没有人愿意帮他们,重则大家会和他们作对,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帮助是不行的。当然,这些人也会感觉到别人对他们不友善或者敬而远之,但是常常还不知道原因,于是便对人、对社会产生一种戾气。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情。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的难度就非常大了,而它们的缺乏其实和穷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在说,现在社会分层了,我们的孩子没有了机会。其实机会总是有的。贫穷可能会在短期内使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并不影响父母在见识、爱和规矩上培养好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做到这些事并不难。反之,家里富裕,孩子也不一定就有见识、有爱心、守规矩。
杜鲁门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低调和朴实。英语里有一个单词“humble”,一些人把它翻译成“谦卑”,其实它并没有多少“卑”的含义,而是指朴实低调,更多的是“谦”的含义。我孩子的老师在给他们讲为什么humble是一种美德时说,humble的人常常比夸夸其谈的人更为自信,因为他们不需要通过吹嘘让别人知道他们的能力。杜鲁门能当上副总统,主要是靠他humble的品质,罗斯福身边并不缺聪明人,但是杜鲁门却是为数不多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人。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82384517
寒窗苦读的态度是好的,更要承认的是:任何社会都是分层的。
国内的一些银行公开表示可以给与高端客户的子女提供实习机会,国外的名校也有类似于这样的政策。这种情况全世界都存在。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的都是分层的。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竞争,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经济条件好,智商高,出生好,颜值高一样,都是其中的一个变量。
因为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的三观是要不得的。社会阶层就像一个金字塔,向下走很容易,向上走很辛苦。能做的就是维持住步走下坡路的情况下,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花很长时间去弥补,争取往上走两层。
完美的爱情不意味着完美的婚姻,主要看对方是否对你好。
吴军与摩根的观点是:找到一个好的伴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而伴侣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摩根的观点是:迷人、有气质、聪明,不搬弄是非和性格好。Jdate 婚恋网站创始人沙皮拉的观点则是合适自己,勿挑剔
一个人别特是年轻的时候,可塑性很重要。虽然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但是包容一天可以,一年可以,包容一辈子还是很有难度的。幸福的婚姻不应该是一方包容另一方一辈子。对女生来说,男生没有老实不老实之分,只有对你好和对你不好,维持长久的婚姻靠对方老实是没用的。最后提到,这只是一家之言,毕竟幸福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选择少 + 重经营容易产生幸福感和成就感。
文中以为什么印度人在国际上当高管的人比中国人多的角度引出了选择少的重要性。印度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习惯上它的影响力是根深蒂固的。美国建国才两百多年,林肯颁布的《解放奴隶宣言》已经一百多年了,法律上也废除了对黑人的歧视,可实际情况大家都了解。更何况有三千年历史的种姓制度了。很多印度人在国外混得好的情况下都不会选择再回到以印度。他们在工作和婚姻上都没有美国人,中国人那么多的选择或者说是退路。他们只好更仔细地经营他们的家庭和事业,反而比注重选择,不注重经营的美国家庭幸福的多。我们常常说美国人很潇洒,潇洒的另一面却是不够执着。
在产品设计与公司制度设计上,选择也不能过度。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会想办法引导客户,而不会去迎合每一个顾客。同样一个好的制度是让绝大多数员工满意,但没有必要试图在每一件事情上取悦每一个员工。
大部分人都在捡芝麻丢西瓜。
遗憾的是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的道理,大部分人还真不懂。比如说为了省一块钱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比如说为了抢几块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比如说为了多挣一些钱,上班偷偷干私活。比如说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等等。说实话,我仔细想想确实有几条说的就是我确实犯了。问题在于不仅时间利用的没有效率,也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更严重的是:当一个人心思全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幸福和物质的关系不大。
幸福来源于这几个方面:基因的传承,成就的影响力,爱情和婚姻,对未来的期望,对生活的态度。吴军见过很多腰缠万贯的人,他们中有一些人担心哪一天就破产,一直无法高兴。因为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可能赶上了某一个红利发了财,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他们看不清未来。
天才与我们没有生理上的差距。
这个结论是从解剖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上得出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科学家都有爱因斯坦大脑切片的一部分区别,也许就是没有区别。天才必有过人之处,也许是在认知上,见识上,方法上,勇气上。但可能不是生理上的差距。我们不如学习他们的做事方法,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没有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人在小时候穷确实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缺乏安全感,或者一旦有了权力就会贪婪,贪腐。比如小时候因为贫穷受到太多人的冷眼,之后一旦得势,为人就会变得冷漠。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三件事:缺乏见识,没有见识,视野就被局限了。缺乏爱,小家子气,成不了大事。缺乏规矩,比如熊孩子,小时候缺乏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守规矩的习惯,将来的麻烦就很大。
诚信比能力更重要。
在投资中,把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的钱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交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让他创业,这个人首先你得信得过。如果创业者要骗投资人的钱,投资人通常是毫无办法的。这只是从投资的方面来看,实际上诚信在商业中比能力更重要。没有能力还可能会有人愿意教你,帮你一把。但是如果你不诚信,大家都会敬而远之。
追求不死的公司是不可能的,能传承的只有公司的精神财富。
在全球范围内,百年老店都是难得一见的。这里指的不包括只是名字传承下来,其他什么都变了的公司。比如招商银行依旧用轮船招商局的牌子。历史已经说明,没有永生的公司。但是千百年来,历史上的智慧,却能流传至今,比如孔孟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精神财富才能传承,而公司不行。
巴菲特的智慧,投资中一定不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可口可乐,耐克,阿迪达斯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在广告上,但是它们没有自己开广告公司赚这个钱,它们清楚它们懂什么不懂什么。说到做空股票,在中国是没有做空的(在没有股票的情况下借股票卖出,等价格跌了在买回来还掉),但是国外确实允许的。做空股票的危险在于股票上涨是没有尽头的,但是下跌却有底。这意味着损失没有底,赚的却有限,这是很可怕的事。但如索罗斯等人却擅长做空,巴菲特因为谨慎从来不做。最后说到杠杆投资,如果用了10倍的杠杆,10% 的收益会变成 100%,但是股票直接下跌 10%,就意味着血本无归。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
销售大师的智慧。
销售的本质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做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销售是把东西卖出去这都知道,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东西卖出去钱立刻能回来的情况。平时我们都在超市,淘宝上买东西,虽然钱商户都能一分不少的收到。但是传统企业间很少有不欠三角债的情况。要账的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吃到了利润。大部分的公司,只能收上来 90% 的销售额。以至于给沃尔玛供货的公司宁愿忍受沃尔玛压价也愿意和它做生意,因为把钱收回来的成本低。
一个超市的销售在厉害,也没有办法让通一个客户每天都买一大袋米回家。因为家里有存米,没有必要买更多的新米。很多公司做促销活动,只想着降价,发券优惠,但是用户手里还有大量存货的时候,是很难吸引他购买的。要让客户把存货花光,这样生意就能持续,源源不断。
苹果手机的样式不多,一个经济不算富裕的人,存几个月的工资也要买一台。这样他就有了和精英一样的手机让他更有面子,而是丐版还是顶配,外表看不出来。手机样式不多却恰到好处。
工作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能控制的就是提升工作质量。
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提高的,自己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要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至于紧急的事情先做还是重要的事情先做,每个公司和岗位的情况不同。积极工作最大的受益方其实是员工,因为是个人得到了成长,能力得到了增长。然而那些伪工作者,他们的能力实际上在倒退,这只会限制自己的成长。
成功的路上,一万小时的努力是必要不充分的。
一万小时定律是从《异类》这本书中来的,可惜的是这被当成了充要条件。实际上书中还提到其他的必要因素,包括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智商不用说了,智商过低,即使练习一万小时作用也不大。运气或者是大时代的环境,这个因素其实我是持保留态度的。我认为世界上从来不缺时机和趋势。只是每个时代的趋势不同,个人能够看清把握住罢了。第三个是家庭环境,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有起跑线的话,父母就是孩子的起步线。
不要太计较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没有人是靠这个发财。
这句话说出来大家想想都能明白。即使在谷歌,在微软等大厂,应届生的工资也是没有办法让你发财。如果足够出众,第一份工作待遇就很好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普通人不要计较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工资多几千的区别不过是,手机好一点,衣服好一点,化妆品好一点罢了。但是和成长的平台比起来,这些的价值就显得太低了。第一份工作如果能给你成长的机会,让你的成长速度领先于同龄人,那么以后你赚钱的速度将是同龄人的3~5倍。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打是不远接收的事实。
从上一个话题延生下来,在小时候人与人的差距还不是那么大,随着高考,工作以后,人与人的差距越拉越大。以至于有人发现了相对论,有人却在格子间里坐一辈子。但实际上这就是事实。
职场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远离那些领导只喜欢溜须拍马的下属,只提拔自己亲戚的单位,这种单位不值得为之工作。这不在讨论范围。四个误区:第一,分清职业和工作,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第二,不要把自己当成单位的过客,人一旦有了过客的心理,就会对该完成的工作视而不见,也懒得建立和维护同事关系。怀着着这样心态的人即使跳槽,也难以被赋予重任。第三,被言语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有一些同事或者上级无缘无故指责你,批评你,但是不给出具体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这就是语言暴力。第四,属于沟通,做事之前一定要和大家通个气,即使不是为了征求意见。
破法:第一,任何时候为人都要谦卑,只有谦卑,才能更好的沟通。第二,理性面对语言暴力,如果自己没有问题就不要理睬。第三,永远明确,工作是为了自己职业发展的这个大方向。第四,注重长期效益。
IT产品成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革命性的发明,产品很性感,但是毛病很多,只有对技术敏感的人才会关注和使用它。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大部分问题解决,让技术的好处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价格昂贵,只有有钱人才会用。比如说现在的5G手机有点这个意思。第三阶段,解决了价格问题,普及到大众。当产品到达第三阶段,就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金钱观。
第一,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回头还要还给他。当前社会流行一句话“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讲的其实没有问题。在美国看病花掉了GDP的17%。第二,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不用掉的话,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区别。第三,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好。如果对于喜欢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是让生活变的更差,那就算了。第四,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挣钱的效率取决于气度。几乎所有的工薪阶层的人都在讲,钱不够花,年薪2万在期盼年薪4万,年薪8万期盼16万,最后年薪100万期盼年薪200万。钱永远不够花。两个办法,一是多挣钱,二是少花钱。从根本上讲,省钱是没有出路的。要想要挣得多就是必须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第五,钱是花不完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资光。
风险意识很重要。
从两件事情来讲,一个是买理财产品,一个是开车。中国所谓的理财产品背后其实都是债券,在发达国家,任何一种债券都有评级,但是在中国,卖理财产品的人从来不会告诉你风险。美国的驾校,教官们要教给学员们“防御性驾驶”,意思是即使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在路上开车,但是还是有可能被酒驾,嗑药的人撞到。虽然责任在对方,但是被撞残废了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有很好的风险意识,就会采用完全不同的做事策略,这样我们的成功率就要大很多。
年轻人第一次投资要避免什么。
首先,投资是自己的事,任何建议都要批判着看。投资中有六个误区。第一,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实际上查一查历史黄金的购买力和今天的购买力就能感受到。在建国初期,上海25根左右黄鱼条能卖一栋住宅,够家里三代人的居住。现在25根黄鱼条,一套房都不够。第二,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好。不说特例,只看整体。在美国65% 的基金汇报低于标普500。5年回报率低于标普500的占到79%。10年的占到81%。第三,花越多的时间研究股市,回报就越高。第四,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第五,我买股票亏了钱,只要不卖,就没有损失。这种想法很危险,典型的“鸵鸟”。大家可以挑一些500强的股票看看2000年的股价和现在的股价,像因特尔和思科这样的公司股价都没有回到2000年的水平。因为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第六,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
建议的方式是:第一,不要只买一两只股票,投资要组合。第二,不要追求高回报。高回报对应高风险,按照前面的说法,买标普500等大盘股就已经比半数的职业经理人要优秀了。第三,这是从李笑来哪里学来的,定投。
好的沟通的重要性。
好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在职场中尤为明显。你和别人说事,你以为你说完了,对方知道要怎么做了。对方以为你没交代干净,后面还会继续交代。过了几天双方都在等对方。这就很耽误事情,也是说明个人的能力不足。吴军在书中有几个建议:
第一,沟通一定要有目的性。第二,不要为了讲完更多的内容,加快语速,压缩时间。而是把最重要的话先讲完,时间富余再补充。讲话的要点不要超过三个,不要指望每个人都能记得住更多的内容。第三,沟通要逻辑信息,切勿喊口号,煽动情绪。大家都不是傻子,冲动过后会觉得你不靠谱。第四,比起口才,事实更能服人。
注意两点就可以做好一场演讲。
文中吴军举了他们年会的一个例子,给投资人作报告,让投资人放心让未来的投资人动心。做报告类型的演讲,核心就是在阐述清楚重点,时间不要太长。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坐在电影院看一两个小时不玩手机,但是在听报告的时候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20分钟。报告要在10分钟内结束,5分钟阐述重点,5分钟做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