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全文共四个小节,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朗朗上口。在学生初步朗读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叠词进行练习,品味诗歌的趣味,感受这些事物的可爱。
读好人物说的话,也是把课文读好的关键。儿歌的第四小节的表达和前三节不一样,我让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就是”。让学生变换语音语调,还可以带着动作或神态,读一读,演一演,读出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语气。读春天的句子要读得欢快一点,读夏天的句子要读出热闹的感觉,读秋天的句子要读出谷穗弯腰有礼貌的感觉,读冬天的句子要读出可爱的感觉。指导之后,孩子们读得更好了,绘声绘色。
课文读熟了,我让孩子们把文中写到的事物圈出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抓关键词语。
最后是拓展训练,让孩子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很多孩子说的非常精彩,有的说柳条弯弯,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有的说知了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有的说石榴红红,他咧着嘴说:“我是秋天”。有的说高粱红红,他弯着腰说:“我是秋天”。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孩子进一步熟悉了文章内容,而且开阔了他们的思路,进行了说话的训练,效果特别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