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记得老爸吃完晚饭就会背着个手出门溜达。那时,我弄不清老爸有啥溜达的,街道不宽也不平整,路灯微光还时常停电,在我看来当时唯一的长处是车少安全。可老爸就是一放下晚饭的碗,就背着手出门溜达,几十年,在我记忆里都是如此。溜达……溜达……
家里老幺的我,从小宠爱比哥哥姐姐多了不少,哥哥姐姐没有老爸的开口是绝对不能跟在他身后出门的,他溜达不许他们跟着,唯有我,他没赞成但也没吼过,眼睛看我两眼,也不理我,迈开他的大步就开门而出,而我也不惧怕他老人家会给我点颜色,小碎步偷偷跟着他老人家,开始了我平生溜达之趣。
记忆中最早的溜达地是家门口的**剧场,因为是一个工作系统的,老爸常来此地,此地成了他溜达的根据地,也成了我溜达的处女地。
老爸在他的根据地上,有时坐着跟人说说话,有时进去看晋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老戏,有时自己坐在剧院外面的石板上安静的抽根烟,有时背着手在剧院的门口转两个圈。老爸溜达着他的溜达,跟在后面的我,开始接触戏剧。
那时剧院的唱戏,字幕投影在舞台一边的墙上,年纪小,识字不多,很多不认识,那就小大人一样的坐着看舞台上表演,听不懂唱啥,看不了字幕的文字,只听舞台演员们咿咿呀呀的唱着,水袖一出一抽的舞动着,这在当时,于我就是最开心的娱乐生活了。
就这样跟在老爸身后溜达到上了初中,开始有了几个好友,学习也重视起来。不再跟在老爸身后,老爸呢,还在坚守他那晚饭后碗一放推门而出的溜达习惯。
时光总是不经意间逝者如斯夫。完成学业工作后,结婚生女,一切都在人间烟火里忙忙碌碌,有时间回去看看老爸,容颜衰老,后背弯曲,走路蹋拉,但只要能动,还是慢慢腾挪要出门溜达。而他溜达的地点早已不复存在,街上已是万灯闪亮,车水马龙。年迈的他只能囿于一隅之地,腾挪间延续他溜达的爱好。
没人说过,也没人意识过更没人考虑过,老爸溜达怎么就是一辈的坚持?
去年,办了退休,工作生涯告一段落。时间富裕了,人闲了,不知不觉也每天出门要溜达一圈,而我溜达的根据地五花八门,只要脚能走到的,灯火阑珊处,都成了我溜达的目的地。
时代的进步,外部环境改善很大,公园街道,花草绿化,高楼耸立,树木成荫。景观人文,城市弥新。
溜达的场地越来越好,溜达的人越来越多,溜达成了酒足饭饱后的走圈,成了健体强身的散步,成了亲近关系的休闲,成了紧张生活的遛弯,成了富裕生活的精神延伸,成了民众集体的快乐运动。
这跟当初老爸溜达时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变化。
老爸45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进了一个文艺单位,他文化不多,沉默寡言,脾气不好,抽烟沾酒,跟孩子们交流甚少。他的溜达习惯也许更能让他除去年轻时的奔波劳累,让他保持内心的一种平和,拥有自己内心的一份英气和豪迈。从战场的厮杀中活着回来,溜达是他自我放松,自我交流,自我寻找,自我完善的最好形式。他用生命换来的这份安定生活,溜达佐证了他正确的选择与荣耀。
一个人,夜色中,溜达溜达,祥和安静,平和心怡。人的精神世界不会因为物质贫穷与富裕而不同,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输出,需要与自己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发展和谐共处。溜达是精神涵养的方式之一。
今天溜达的人越来越多,人群里浮躁的,压抑的,焦虑的,紧张的,不平的都在通过这一方式或缓解,或修正,或去除。
而我,不再保留那么多溜达根据地,只在河边的河堤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溜达在自我独处的河堤路上,想起老爸的时候,抬头望月,星空闪烁。我的手也不知不觉背在腰后,跟他动作一样,溜达,溜达,身后一片树影落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