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农耕文化的知识。
在第三次课上,我们深入探讨了种子发芽的第二和第三个步骤。首先,我们学习了“氏”,它形象地描绘了种子向下生长根系的过程;接着,我们探讨了“屯”,它展现了种子努力向上,用幼小的芽尖顶破泥土的坚韧。课后,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思考哪些“屯”字表达了缓慢,哪些则蕴含了积累的意义。
在“屯”字的运用中,它确实常用来表示缓慢。比如,“混沌”的“沌”,三点水旁,形容水流缓慢、不清澈,充满了泥浆和沙土;再如“炖”,表示火慢慢地烧,用于烹饪时长时间的小火慢炖;还有“钝刀”,指不锋利的刀,割东西时显得缓慢而费力。这些都是“屯”字在表达缓慢上的体现。
而“屯”字在表示积累时,则常与“囤”字相联系。加上一个方框的“囤”,形象地展示了将物品积累、储存起来的场景。商人囤积货物,等待时机高价售出,这就是积累的一种表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046921729bed8123.png)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字——“邨”,它由“屯”和“邑”(右耳旁)组成。这个字同样与积累有关,它描述的是人们逐渐聚集、定居,形成村落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5c3868392c7cf0f8.png)
而“木”字旁的“村”,则更具体地指向了自然形成的村落,人们通过种植树木来标志和守护自己的领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a1230b03ad4fba7d.png)
接下来,我们回到种子发芽的第四个步骤——“才”。
这个字形象地描绘了种子终于破土而出,露出地面的瞬间。上面的短横代表地平线,下面的部分则是种子的根系和芽尖。
在汉字中,“才”不仅表示这个具体的动作,还常被用作副词,表示“刚刚”或“时间很短”的意思。同时,当“才”作为偏旁构成其他字时,它往往保留了其原始的意涵——发芽。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3975956ce5c28ba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7274457e56f54520.png)
所以啊,这个“才”字可以表示一个时间副词,意为“刚刚”或“时间很短”。比如我们说“老师刚才来过班级了”,或者“我才吃完饭,你就叫我去跑步,我的肚子会疼的”,这里的“才”都表示这个意思。但是,在汉字里,当“才”作为偏旁构成其他字时,它往往表示其最初的意思——发芽。
比如,“贝”加上“才”组成的字是“财”,即财神爷的“财”,也是财富的“财”。这里的“财”并非字面意思上的“贝发芽”,因为“贝”在古代是钱币的象征,不是真正的贝壳。
这是一种夸张和比喻的说法,表示钱能生钱,财富越来越多。钱存入银行会变多,用于投资也会增值。所以,中国人的“money”有两种表达:一种是“财”,指用于投资、能增值的钱;另一种是“富”,泛指物质上的充裕。
说到理财,就是打理你的财富,让它越来越多。但如果过分理财,只让钱生钱而不花不用,就成了守财奴。守财奴看着钱变多就开心,但对自己却吝啬至极。
那么,“才”加上“土”变成了什么字呢?
这个字就是“在”,表示种子在土地里发芽。想象一下,种子埋在土里,没发芽前我们看不见它,只有它冒出地面时,我们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在”字就用来表示存在、位于某处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370e4ea45d501c9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3995edfc4412a635.png)
中文里还有一个词叫“天才”,大家可能都喜欢被夸为天才。
但“天才”其实只是天生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小苗,它娇嫩、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即使被称为天才,也不应骄傲自满。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ad03bc92fbb26f11.png)
再看“材”和“才”的区别。“木”加上“才”是“材”,指木材、材料,能长成参天大树,是有用的。
而“人才”的“才”,虽然今天常写成没有木字旁的样子,但理论上应包含木字旁,因为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需要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6a896feed96828df.png)
最后,我们来说说种子发芽的第五个步骤。
经过千辛万苦,种子终于露出地面,越长越大,越来越高,最终长成了粗壮的苗。苗上的多片叶子(真叶)能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这里的“三”并非确指三片,而是表示多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b7aab168efc40b28.png)
这是一颗长成的苗,一棵茁壮的幼苗。你看它地下的根就不写出来了,因为地下部分我们已经不关注它了,它发芽的阶段已经结束。我们只需关注它地面上的部分,这个字就叫做“生”。生长的“生”,生活的“生”,就是地平线上长出的一颗茁壮的幼苗。所以,“生”可以表示植物的意思,可以表示生长的过程,就是生成一颗植物的形象。
“生”加上一个“心”字旁,叫做“性”,天性的“性”,指的是生出来就自然具有的心理状态、性格或天性。
而“生”加上一个“女”字旁,则是“姓名”的“姓”。我们之前讲过了,姓氏是有所不同的。姓是什么呢?是妈妈把你生出来之后,给你的一个称呼。注意,这个“姓”表示的是在母系氏族时代,我们的古人跟妈妈姓。
但今天,我们大多跟爸爸姓,比如我姓李,因为我爸爸姓李。然而,在很早很早,5000年以前的母系氏族时代,中国人是跟妈妈姓的。所以,中国的姓不多,上古的姓只有八个,这些姓都含有“女”字旁,因为它们表示的是母亲的身份。比如黄帝姓姬,我们称他为姬轩辕;炎帝神农氏则姓姜。秦始皇很了不起,他姓嬴,嬴字里也有一个“女”字。夏朝的国王夏启、大禹,他们姓姒,这里也有“女”字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f53ba2b8f7a3cf5c.png)
上古时期,人们的姓都含有“女”,而且数量不多,只有八个,我们称之为上古八姓。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妈妈生的孩子越来越多,同姓的人越来越多,难以区分。于是,我们还需要给具有同样血缘、同样姓氏的人另一个代号,来在同样的一群人里面区分出高低贵贱、从事的不同职业、居住的不同地方以及他们的不同特点。
这个代号就是“氏”。所以,古人说“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
姓表示相同的血脉,因此古人说同姓不通婚,以防止近亲结婚生出不好的后代。
但是,在同一个姓里面,有人地位高,有人地位低,有人贵,有人贱,这靠什么呢?
就靠“氏”来确定。比如,我们同样都是炎帝的后代,都姓姜,但如果你负责弓箭的制造和发射,那么你可能就是“张氏”的张,这里的“张”与弓箭有关;
而我如果养马很厉害,那么我可能就是“司马氏”或“马氏”,“司马”就是管马的意思,即养马的人就叫司马或马。
大家明白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职业、身份和居住地,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氏的名号。这就是姓和氏的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da5b6443909a611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19f62e64eb545aa7.png)
接下来,我们讲讲“星”字。同学们可能会好奇,星星与太阳、生长之间有何关联?其实,“星”字原本并非由“三个日”和“生”组成,但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星星如同天空中点点生长的光芒。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9cefdffdb023ef16.png)
再回到我们的种子故事,幼苗长大后需要移栽到更广阔的田地中,就像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样。这个过程在汉字中有所体现,即“移”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71c3b959d38a71aa.png)
接下来,我们讲一个与“星”有关的话题。同学们自己来思考,“星”字本来写成什么样子,它与太阳、与“生”有什么关系?大家自己来思考,自己来获取答案。
我们讲完了一颗种子如何一步一步变成茁壮的幼苗。但故事还没完,还有一个步骤就是我们的祖先会把一棵幼苗移栽到更大的田地里,这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升级到小学,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在育苗育秧的时候,很多种子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但长大后就会很挤,不舒服。所以,要把它们移栽到更大的田地里。春天我们插秧,把水稻插到大田里去,其实就是一个移栽的过程。我们来看看古人如何表示移栽的这个汉字——咅。pou3
下面这个口,表示挖开的一个洞,上面这个显然就是一颗苗的样子。
这个字写成今天的样子叫做咅,pou3。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76a8a273ad0623e1.png)
口字下面是一个立,立是一棵苗的一部分,被省略的写法。
下面那个口也不是嘴巴,是挖开的一个洞,是一个洞口。那么咅的意思就是挖开一个洞。把小苗放进去,还把这个洞给合拢。这样呢,才算完成了移栽的过程挖洞。
所以咅在汉字里啊,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表示分开。挖开一个洞。它第二个意思呢,表示合拢,把土呢再聚拢在一起。
所以剖既可以表示分开。又可以表示合拢。它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步骤。先分开再合拢。
所以呢,这些汉字里都有咅。大家请看甲单人旁,倍,陪,部,培,剖……是不是特别的多呀?哎,这些字里面的咅,哪些是分开,哪些是合拢?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6898/640996627ebb5347.png)
讲师:李山川老师
学习及整理者:疏雨圆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