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生命之书》七月二十八日“痛苦的核心”。
读到开头,我想起看大峡谷中滔滔流水,在LO某个傍晚看到彩虹,的确是为之一震,心从飘荡不定中静下来。在壮丽的大自然面前,我感到自己很渺小。
作者问:能不能不去解说痛苦,而是主动观察眼前这个受苦的人?
我还做不到。听到别人诉苦,我往往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看见一个美好的东西,一座宏伟的山、灿烂的落日、令人神往的微笑、一张迷人的脸孔,你一定会被眼前的事物所震慑,于是心就安静下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那时的感觉就像全世界都被你拥抱在怀里似的,但这种情境是在外界的影响之下达成的。我现在要谈的是心能不能主动地去观察,换句话说,你能不能不倚靠外境的条件去观察?我们时常对身陷痛苦的人提出一些建议,我们会说痛苦是在所难免的,痛苦是欲望满足之后的结果。然而只有当一切的解说停止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去观察眼前这个受苦的人--这意味着你不是从自我中心的立场在看他。
凡是自我中心的观察都是有限的。如果设定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心就会因紧张而产生痛苦。从自我的核心去观察痛苦,痛苦一定无法解除。抱着一堆自我中心的想法,我一定会说:“我不能有痛苦,我必须找出痛苦的原因,并且设法摆脱掉它。”只要是从自我的核心去观察痛苦,一定会有结论、概念、希望或绝望等东西。这样的观察是非常有限而狭窄的,并且会助长痛苦。
-克里希那穆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