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P95)
2.溺爱有很多种愿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P96)
3.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P97)
4.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是最有力量的。(P100)
5.包办溺爱型的父母不只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P103)
6.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真爱与溺爱)(P105)
7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 仿佛不可指责。(P106)
8.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P112)
9.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P114)
10.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重,也不知道事物的尊贵。(P118)
11.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P124)
12.“我的孩子出了问题”这种话不要急着说,因为很可能出问题的是父母自己。(P127)
如果感觉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
(1)守着“好好学习不做坏事”的底线
(2)不要总“盯问题”
(3)尊重叛逆
(4)反省自己
(5)丰富自己
(6)改善与伴侣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