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三部曲,从物质到精神,由扔变精,由减法到乘法,宣扬了一种简单而舒适的生活理念。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贯彻三本书的都是——断、舍、离,一种从瑜伽的断行、舍行、离行感悟出来的生活理念。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必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主角永远都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过程是减少、分类、收纳,用需要、合适、舒服替代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
一物品的断舍离
断舍离也属于一种整理术,但不是简单的收纳整理术,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做家务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经常的打扫和整理真是让人痛苦极了,这种打扫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会让你有种把宝贵的时间全都浪费在这上面的感觉。减少了物品的数量后,扫、擦、刷的工作也变得轻松了。
1让家从仓库变成住所
如果家里到处都充满着用不着的破烂,收拾的再整齐也没有意义,每次收拾都要花费时间和经历,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才能把自己变成物品的主人。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略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是自己精挑细选的,物品的丢弃程度就会降到最低,也会最小程度的浪费,因为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2扔不掉的原因
扔不掉东西的人有三种类型,分别带有不同的特质:逃避现实型瞎忙,执着过去型留恋,担忧未来型囤货,堆积着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担忧的聚集”,而良心不安与担忧是把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与未来,没有很好的享受当下。观察下家里放着的东西,有八成都是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3整理注意事项: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
生活中,实践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最好的人是僧人和军人,他们无论功课多忙多重,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每日必备,东西只有必需,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日常空间整洁舒畅清爽。
二思想的断舍离——扔掉自我设限的价值观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那些无益的对立与批判,只是彼此之间关注的焦点不同而已,所以重新审视我们思想中已形成的价值观,宽容看待,达到自立自由自在的状态。
自立:辨明关系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采取“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开始行动”的姿态,是一自我为中心的我。
自由:因为已经确立了自我轴心,必要时,也可做到以他人的观念为轴心采取行动,灵活应对,是临机应变的我。
自在:不被善恶、正误等二元论或其他不必要的观念左右,接纳本源状态下的思维、感情、感觉,胸襟宽广,是能够俯瞰的我。
自己是24小时陪伴在身边的最佳咨询师,最强心理教练,在习惯性地摆出僵化的善恶、是非观做评判之前,有意识地站在中立的立场,观察自己的感情。
三经典摘抄: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只要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以淡然、喜悦的心情稳步前进,就能看到登顶的曙光。
只要把焦点放在不足与不安上,不管拥有多少,永远都无法安心。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缺失的地方,而是去关注那些力所能及的事上。
一味地空抱期望消极等待,问题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会反过来伤害我们自身。
持有这种“希望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想控制对方”的意识,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瓶颈。
越是长年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立场上,任忍耐和不满不断堆积,紧抱着受害者意识不放的人,情感上就越容易扭曲,一旦扭曲的情感爆发,就会造成一味责备他人的局面。受害者和受害者意识问题实际上全都是自己与自己情感的斗争。
看了再多理论,都不如嘁哩喀喳的行动。自从接触这套书,我就在不停的收拾,整理出三年未动过的衣服满满一整理箱,结果还是堆在房间的角落。上周末先生回来,把这些衣服放进了社区的回收旧衣物的箱子里。还帮我收拾了书柜,过期的杂志,N年前备考的资料,统统扔掉,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油然而生。
扔掉的同时也是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那个只是看着很努力,用准备大量材料来掩盖真相的自己,再见吧!
那个想法很多、好高骛远,只想不做,做了也只三分钟热血的自己,再见吧!
干净、清爽、简单,自立、自在、自由,过简单舒适的生活!
山下英子《断舍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