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系列(4)——《断舍离》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系列(4)——《断舍离》

作者: 烘培厨艺首秀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7:55 被阅读3次

《断舍离》

作者日本山下英子,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第1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1)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2)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断”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动,action。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能抵达感觉的世界,也就是达到being的状态。行动是与思考同时进行的,可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点,这以后就轻松得多了。

第2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1、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社会因素令物质不断地涌进来,而由于个人和社会的某些原因,这些涌进来的东西却出不去,永远就堆在自己的这个空间里。我们所处的空间只有固定那么大,不可能因为东西的增加而增长。

2.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扔不掉的背后所隐藏着的真相,是自己把感情转移到了物品上面,并因此而触发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

1、 逃避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太忙碌,几乎没什么时间待在家里,所以也没办法收拾屋子。

2、 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人,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

3、 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这类人的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不安。在三种类型当中,这一类的人最多。

断舍离认为,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通过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运势就能有所提升。

3. 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1、 不用的东西:就算你真的觉得必须把它们扔掉不可,可结果却一直都没能付诸行动,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你甚至会忘掉它们的存在。与此同时,明明已经和自己约好“必须要处理掉它们”,可却一再打破这个约定,你极有可能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感。

2、 还在用的东西:明明不太喜欢,可是还在用,也就是说,把和自己不相配的东西硬塞给自己用。要是别人给你用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或是一些配不上你的东西,恐怕会觉得羞耻吧。

3、 充满回忆的东西:充满怀念的东西本身就会散发出强大的气场,比方说绘画、古董、动物摆件、人偶等。通常来说,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处置扔掉。

4.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聚焦于现在的物品也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用一次的,频率更低一点的还有每个季度、每半年、每一年用一次的,或者还有只在婚丧嫁娶等典礼上使用的东西,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分成日常和非日常两类。

在往家里带东西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把购买的焦点放在非日常的东西上。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这种观点。自己很喜欢,同时一直在用的东西,拿给客人用就好了。因为平时在用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精挑细选的好东西,所以给别人用也挺好的。

接下来要做的重大改变,就是要从减分法转向加分法。

不值得信任的自已,是一直处在“今天也没做到”、“没能遵守约定”这种减分状态的,而如今要转向“我今天做到了”、“我遵守了约定”这种替自己加分的角度,也就是要转成加分法。从收拾物品上逐渐增加信用资金,也就不必再无谓地否定自己了。

5.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环境所承接的能量的大小=数量×场所×时长

(1)数量和时长。 “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大量长时间的存在与少量短时间的存在,这两者之间可是差异巨大的。

(2)场所。断舍离认为,住所的大前提是确保健康与安全。要是想改变居住环境,首先就必须得进行诊断,要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家。比方说,你去别人家的时候,如果对方家里乱成一团的时候,住在屋子里的人,因为已经看不清家里的真实情况了,所以能毫无所谓地生活在里面。如果家里能成为好好招待自己的空间,那是再好不过了,让自己家也成为最棒的放松地吧!

第3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至于“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没有必要按照“衣服篇”、“厨房篇”之类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思考就行了。

1. 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物品像人际关系那样,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但物品不会像人一样主动从你身边溜走,需要自己去选择之后的行动——是扔掉,还是送去二手店,还是送给谁——都要由自己主动去做。

2.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在断舍离里,所谓收拾是“筛选出必需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这才算是断舍离里的收拾。不管是整理还是打扫,都只有在收拾好了之后才能顺利地进行。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在没有收拾,也就是在没有筛选物品——物品数量庞大,丝毫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就开始整理。结果,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复原貌,还是乱七八糟,没法打扫。对打算开始收拾、整理、收纳,但又觉得扫除很麻烦的人,断舍离是非常必要的。

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3.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那八成的东西,只要存在,就会造成困扰。说到底,只需要两成的东西,就能搞定五分之四的状况,况且剩下的那八成都是没用的、令人徒生困扰的废物。所以,扔掉它们更划算,不扔掉,反而会吃亏。

4.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只要不是一个人独居,那你住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与同住的人共用的空间。这样一来,要怎么处理别人的东西也是个问题了。

如果你的心里已经有了想要扔掉别人东西的想法,请尽量克制,别随随便便就把别人的东西丢进垃圾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别人随便扔了你的东西,你一定会大发雷霆吧。

说到底,还是得先从自己做起,最好不要想着去控制别人。这里,有一个秘诀:先不要去管别人,高高兴兴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手段,因此,它的过程是愉快的。

5.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通过对断舍离的实践,改变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自己态度转变,也会带动周围人一起发生变化。不过,对于还不擅长该如何与物品相处的各位丈夫、妻子、爸爸、妈妈、女儿、儿子们,我认为现在正是大家改变的好机会!

6. 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要想改变用眼睛看不见的人的内在及关系,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所以,不妨从眼前的环境开始着手改变吧。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你还会收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一直堵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也一并被清理掉了。

断舍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你现在马上就可以从自己的居住环境开始行动,比如说可以从扔掉眼前的一个垃圾开始。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让认知与行为相一致。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

7. “可惜”的两种含义

所谓“可惜”这种感情,是让物品变成了主导者,也就是并非“我要用”,而是“这东西还能用”,仅仅是因为还能用就没办法扔掉。

实际上,“可惜”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爱惜物品的心情。在决定把某样东西带回家的时候,请务必认真感受这种心情。因为,如果这种心情是发自内心的,那就不会把东西搬回家之后就对它置之不理。如果在接受物品时就意识到爱惜物品之心的话,是绝对不会出现堆积如山的无法尽其用的物品的。

第4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在头脑里进行整理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然后就是当下这一时间轴。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聚焦于某一个场所。而要选择场所,就得意识到时间。

根据此时此刻能挤出来的时间多少来计算场所,因此,就算再忙也可以从今天就开始断舍离。但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在能挤出来的这段时间之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要是半途而废,那既无法得到成就感,而且也不能让人得到满足感。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1、 重视健康及安全: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做起。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比如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等等。

2、 重视运气:要想让家庭整体运气上升的话就选玄关,要是希望能先提升自己的运气的话就卧室等等。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我在前面已经反反复复,几乎用尽一切字眼来形容扔东西(舍)的重要性了,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减少”。

在大体决定了“要从哪开始扔”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要从什么开始扔”。

可以在“需要,不需要”这个标准之上,再加上“舒服,不舒服”这个标准,可以从感性的角度进行取舍了。

给垃圾分类,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是“一般垃圾”,其次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一般垃圾:每周要处理2-3次,是处理频率最高的垃圾,其中包括厨房垃圾、无法作为资源回收的废纸等等。这些垃圾基本上都属于“可燃垃圾”。

可回收垃圾:可以回收处理的垃圾,包括易拉罐、瓶子、印有塑料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容器和包装、废纸等等。

不可回收垃圾:既非一般垃圾,也非可回收垃圾的那部分,如碎了的玻璃制品、真空喷雾瓶等等,基本上都属于“不可燃垃圾”。

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不光是别人送的东西,那些长年以来一直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的东西,打算把它们扔掉的时候,也要说上一句“谢谢”,而对那些还没完全用到头的东西,就要说句“对不起”。要大声地说出来,光在心里叨念可不行。

断舍离最终的目标是“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所以对那些你用不上、别人能用得上的东西,不妨就把它们转送给能好好用它们的朋友,或是送去二手店。

送给朋友的时候应该要这么说:“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 千万别忘了再加上这么一句:“如果你不需要了的话,请别想太多,就把它扔掉或是再送人吧。”要注意避免给对方造成负担。

3. 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先大致地分成三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以此类推,渐渐越分越细。这样做的话,分类就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了。

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4.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只放五成,这其实是很少的,因为东西太多的话实在是影响美观。

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

5.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方便拿取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不需要盖子和橡皮筋,东西能一下子拿出来,尽量减少把东西拿出来的压力,让人不会找借口说“好麻烦”。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在让毛巾立起来、把内裤卷起来的同时,自立、自由、自在的理念仿佛也会进入我们的内心。

“每次主义”就挺好:比方说京瓷和丰田等大型企业,就不会采取一下子买很多的方式,而是会用每次采买的方式。因为不良品库存=负债,所以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时候才购入这次所必需的物品。

断舍离的级别:

第5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彻底地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筛选物品的过程,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的过程。

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2.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在最初阶段,觉悟和勇气是必需的。如果能够放弃的话,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自我探索。

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说起来,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进行的修炼。通过反复的扔掉破烂儿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此同时,还能整顿好客观环境的气场。等到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都恢复清爽后,才算是完成了“场的净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一来,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自我形象。 

断舍离的目标是更高的大师级别。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因为断舍离一直都在强调要减少再减少物品,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解。其实,断舍离并不是建议人们去过曾经大力提倡的清贫、节约的生活。虽然就结果来说,你的生活有可能会因为断舍离而变得简单、节约,但断舍离所追求的并非这些本身。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3.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你自己。

关于“碍事”这个词:如果有东西让你感到碍事,即便只是一瞬之间觉得碍事,也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

接受来自未知世界的支援:断舍离的优势也正在于,能够把这种活在当下、立刻付诸行动的生活方式落实在日常的收拾房间上。

从“佣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

作者:潇潇(“人人都需要时间管理”公众号原创作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微信好友,加微信时请备注:时间管理)

人人都需要时间管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管理读书笔记系列(4)——《断舍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jz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