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笔记侠14天知识经济实战营
迭代存新 -- 14天知识经济实战营第二期作业(第一、二课)

迭代存新 -- 14天知识经济实战营第二期作业(第一、二课)

作者: 哈辛塔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18:47 被阅读100次

    很早前就在网络上关注到资深互联网人、专栏作家方军老师,看他对热点议题的分析,并从同事那里听到了对方军老师以及他太太个人魅力的极高赞誉,很荣幸能有机会加入本次“14天知识经济实战营第二期”并聆听了一周由方老师和知识经济界各位大咖的在线分享,收益颇丰,也借此机会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

    作为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虽然我是商科背景,且现在工作中负责的是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但是基于行业的特殊性,所有市场方面的运作都和该行业的产品本身(内容)是环环相扣不可明确划线界定的。这也激励着我对内容付费,知识经济这方面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1. 在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中,你个人最喜欢的知识产品形态是什么?

    知识付费市场近几年的崛起和高关注度相信也是情理之中众望所归,但其发展速度之迅猛也是或多或少有点意料之外的。互联网知识经济给大家提供了多元多功能的发展平台,市场上出现的内容付费商品也是琳琅满目。说实话,现阶段的我们,都还是“产品尝鲜者”。“得到”、“喜马拉雅FM”、“千聊”、“知乎Live”等众多平台的成功出现让我们了解并接触到了各种知识产品形态。总的来说,现在市场上有的知识产品形态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付费专栏、线上课程讲座、在线社群、付费营。

    就我个人而言,“付费专栏”是我比较常用的一种知识产品形态。我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领域选择我愿意为之付费的专栏。例如早一段时间,突然有几天我觉得自己不会聊天和有技巧的说话了,总能莫名其妙地把天给聊死,于是就订阅了马东团队在喜马拉雅FM推出的《好好说话》专栏。选择订阅这个付费专栏当然不是冲动消费,主要原因一是受《奇葩说》节目以及各位分享嘉宾的影响,对这个产品关注很长时间了且有一定的了解;二是也想重拾整理一下自己的辩论和说话技巧,毕竟上大学的时候有参加Debate Club而毕业后就没有再系统的剖析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收听,感觉自己还是蛮有收获的。但是总还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对了,是交流和收听心得的分享。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线社群”在市场对之需求逐步扩大的今天有了更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东方人多少还是集体意识比较强的,大家都在追求一个“归属感”。而“在线社群”让你找到了这么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敞开了聊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事情的方面不同,领略到的结果或者get到的那个点也就可能不一样,交流探讨的过程其实也是充实自己思想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所以我个人现阶段最喜欢的产品形态就是“付费专栏”和“在线社群”,它们的存在让知识内容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有了交互的讨论和沟通。当然了,“在线社群”运营和社群内成员素质的好坏,也对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有效运营“在线社群”这点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看。

    2. 如果你为用户提供产品,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能符合用户的需要?

    其实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不是很好能一下子说的清楚。没有一个实例的话很难分析是产品配合用户需求还是用户需求改变产品本身?因为有可能你的产品是基于市场调查后对市场上的受众A群体做的设计和研发,A群体符合你产品的绝大部分预期,包括使用效果和预期收益等方面。而你调研过程中也曾考虑过的受众B群体可能没有A群体更有效率,所以你的前期推广宣传都是照着A群体去的。然而真正投放市场后,你发现受众B群体其实对你产品的内容有很大兴趣,和你产品的黏性是A群体的好几倍,但是很现实的是他们没有太高的付费能力。 那么,你是该坚持最初的产品设计理念还是会对你的产品作一些调整?

    个人认为,“产品”和“用户”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元素。很空很大的话大家都会说,可是真正分析透彻并落实到实处的才会是最后赢者。要为用户提供产品,首先得了解用户的切实需要:

    1)实用功能性:对比现在“付费内容”市场上各“付费专栏”火热程度就可以知道,那些和用户生活紧密结合的话题或者个人提升方面的内容总能产生极高的关注度。处于媒体行业,我们自己经常会发布各种各样的话题文章,也会密切关注用户的反馈留言。往往范围太大太广的主题下面读者总会抱怨“可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生活又不会因此而怎样”,那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实用功能性”应该是作为“知识经济”这一大现象下所有产品经理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大方面。

    2)差异多元性:市场瞬息万变,如何打破恪守成规,突出自己的差异性,才能帮你在众多类似产品中脱颖一把。如果是在线课程产品,那么采用视频的方式可能就比音频稍微有效一些;考虑到“付费专栏”和“在线社群”的优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做一个“线上营”的方式也是一个很为用户考虑的方法;如果是产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对应的服务质量更胜一筹的话对用户来说也会是一大吸引点。

    3)总结梳理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网络上的碎片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浮躁的社会里,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也是碎片化的,往往是用了就用了,很难或者很少经常性地静下来对阅读过的某部分内容做一定的分析和梳理。那么,在结合了“实用功能性”和“差异多元性”的前提下,提升你产品/内容的总结梳理性将帮你的产品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站的更稳。

    3. 全面剖析市场上的一家公司,或者你自己的公司,做什么业务?产品是什么?生产体系是什么?

    方军老师在第二课时的分享里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经济下的公司战略选择,以及介绍了“知识商业画布”和“知识产品矩阵”。我也静下来对自己所处的公司和行业做了一点小小的思考,虽然做不到“全面剖析”,但起码对媒体行业的业务、产品、定位等在“内容经济”的新浪潮中有了一定的新认知。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在线社群”及其相关的巨大数据量已经超出了人力分析极限,传统的媒体剪报、邮件列表已经不足以反映媒体对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反应。这个时候,媒体作为产品服务的提供方,作为内容的输出方,更需要正确定位,突破发展瓶颈。媒体行业的产品和FMCG行业的产品不同,它不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或者可以握到手里掂重量的实际物品,他更多推出的是一个需要读者阅读后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的“内容产品”。当广告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青睐纸媒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的内容产品更多更好的电子化、平台化。结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大特质,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外沟通自己的产品。

    “生产体系”这个词,听着有点大,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具体去定义。总感觉公司或企业生产体系的稳健发展直接关乎公司的地市场位巩固。同时,生产系统的改进,也是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组成生产系统的各个单位元素和发展状态进行剖析和更加合理的配置,以便适应新的生产战略,形成一个协调、高效、经济的生产运作系统。外媒的优点之一是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全球视角或全球热点议题的深度解析,但是如何更系统地帮助用户做到“知识资产的全球配置”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一个要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内容经济的发展,产品技术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等等,如何快速、高效地生产出市场所需产品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目标。紧跟浪潮,着实不易,但其实更不容易的,是在保留你业务本质的前提下健康加速生产体系的迭代和翻滚。

    以上个人愚见,希望与各位共同学习,欢迎思维碰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迭代存新 -- 14天知识经济实战营第二期作业(第一、二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yj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