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为给死去的小娥报仇,原想结束了白嘉轩的性命。关键时刻,鹿三带着梭镖钢刃出现了,白嘉轩死里逃生,躲过一劫。那晚,白嘉轩特意让仙草备下酒菜,亲自去请来鹿三,说有话想和他说,而且“这话……必得呷着酒说”。
正当鹿三以为白嘉轩要感激自己的救命之恩时,白嘉轩却突然回过头,抓着鹿三的手说:“三哥,你不该杀黑娃媳妇……”
为了完整地分析这场对话,接下来我们就按照白嘉轩的谈话顺序展开分析。
场景回到黑娃走后。那时,仙草和孝武孝义忙着给鹿三磕头,感激他的救命之恩。仙草说得情真意切:“三哥呀要不是你,他爸今黑没命咧……”
而此时被救的白嘉轩却坐在太师椅上,
没有吭声。直到鹿三离开,他才对仙草说准备些酒菜,他想喝酒了。
然后他请来鹿三。鹿三看到一桌酒菜,以为白嘉轩为了谢恩才款待他,忙说白嘉轩太见外了。白嘉轩并没有提什么恩情,而是有话要说。他要说的话肯定不是闲聊拉家常,否则也不必喝了酒才能说。
常规来说,感谢别人一般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白嘉轩没有。大家在席上坐定后,他当着家人和鹿三的面,喊了声“三哥”,就哭了起来。
此时鹿三的反应是很惊讶,莫名其妙的感觉。接着白嘉轩才说:“三哥哇你数数我遭了多少难哇?”又说:“我的心也是肉长的呀……”
这个开场很奇怪。表面看白嘉轩是在哭自己命途多舛,多年来他一直装作强硬,可内心也很苦。可问题在于,这些感慨,和当晚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唯一有关系的就是,因为鹿三偷偷害了小娥,白嘉轩差点当了背锅侠,倒在鹿三儿子的手下。所以,白嘉轩不但不感激鹿三,反而非常后怕,假如鹿三晚出现一会儿,那白嘉轩的性命休矣。
但是他碍于情面,不能说得太直接。白嘉轩本身又心思深沉,所以他借着哭自己的命,间接地埋怨鹿家父子。可遗憾地是,鹿三根本没听懂,他只顾着心疼白嘉轩,跟着他落泪了。
白嘉轩很注意言传身教。那天晚上,白嘉轩为儿子树立了两个榜样,一个是白家祖先,第二个就是他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让儿子认识到白家那个败家子祖先、白孝文、鹿三的错误,并引以为戒。
白嘉轩哭完后,对儿子讲起了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白家祖上出了一个败家子,把家产败光了,而他的弟弟却勤俭持家,做了一个木匣子当存钱罐,靠着勤奋和努力,回报了恩人,买了土地,重盖了房子,让白家从败落走向兴旺。
他讲述这个故事,首先是为了批评白孝文。而白家之所以没有完全败落,是因为白嘉轩的强硬和果断。白嘉轩在表彰自己的同时,也指出了家人的心软和糊涂。最后,他把钱匣子交给孝武,让他维持好白家的家业,不要像白孝文那样步入歧途。
接着,白嘉轩开始把话题引到鹿三身上了。他告诉儿子们,鹿三与白家情义深重,以后他们要照顾好鹿三。鹿三没听懂,赶忙解释一番。白嘉轩见儿子们应承了之后,才开始步入正题。
白嘉轩绕了那么一大圈子,又哭自己,又提祖先,又谴责孝文,可他此次谈话的重点,却是鹿三。他抬高鹿三的地位,说鹿三是自家人,就是方便接下来责怪鹿三。
白嘉轩说鹿三不该害小娥。鹿三却说他不害怕也不后悔。白嘉轩接着埋怨他为何悄悄地,为何不敢正大光明地在白天害她。也就是说,他介意的点不是小娥被害,而是鹿三害了小娥却不告诉任何人。
鹿三不解其意,他感觉生气但是不会辩解。
白嘉轩只能把话说得更透一些:“三哥呀!你回想一下,咱们在一搭多年,凡我做下的事,有哪一件是悄悄摸摸弄下的?我敢说你一件也找不下。”(注意重点又落在“悄悄摸摸”上)
那白嘉轩说的话是真的吗?当然不是,他当年装可怜编造谎言偷偷换取鹿家慢坡地就是个例子。他之所以要伪装出堂堂正正、问心无愧的样子,不是为了装仁义、图名声,而是为了与鹿三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责怪鹿三。
接下来他说的话,就更耐人寻味了。几乎每句话都不是表面的意思,而另有所指。
他说“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意思是说鹿三害小娥是“见不得人的事”,鹿三这种行为不地道。
他又说“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意思是责怪鹿三不该偷偷害了小娥,反倒让他来背锅。
他接着说“应该做的事就不怕人知道,甚或知道的人越多越显得这事该做”。意思是说鹿三害小娥应该告诉他这个族长,跟他商量,鹿三无权私自做主。而且,假如在祠堂召集乡亲光明正大地按照族规惩罚小娥,那么这就是正义的,就不用谁来承担罪责。
他是以教育儿子的名义说这话的,所以说完他不忘看着儿子们,加上一句“你俩记住这个分寸”。可是如果真是为了教育孩子,何必当着鹿三的面说呢?所以他这些话其实是说给鹿三听的。
但鹿三这种耿直的人哪能听懂这么绕的话呢?鹿三以为白嘉轩觉得他不该害小娥,所以一直在解释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之前说过他不害怕不后悔,意思是说他觉得这么做很正确。现在他又说小娥是害人精,村里人都讨厌她。
见鹿三根本没听懂自己的意思,白嘉轩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说:“她害谁不害谁,得看谁本人咋样,打铁需得自身硬;凡是被她害了的都是自身不硬气的人。”白嘉轩还说“各人活各人的人”,觉得小娥坏就不要管她,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由此可见,白嘉轩的主要目的是谴责鹿三的做法,他并不想评价小娥。
而鹿三害小娥,和白嘉轩相关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被黑娃误会,差点丢了性命么?所以,白嘉轩的真实意图,不是议论该不该害小娥,而是觉得鹿三不该害了小娥还不说,反倒让白嘉轩被人误会,差点没了性命。
鹿三始终不解其意,他还要解释为什么害小娥,他又说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他这样做是“给黑娃交代清白了”。在此之前,白嘉轩一直装得无可指摘、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直在吹捧自己、指责别人,可鹿三的这句话终于碰到了白嘉轩的痛处。
小娥可是鹿三的儿媳啊,而给鹿三儿子黑娃戴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族长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啊!你白嘉轩教子无方,把逆子撵出家门图清净,看他祸害别人也不管,还在这里装好人。况且鹿三才是问心无愧的那一个,他早就不认黑娃这个儿子了,他是看到孝文的惨状,出于正义,不想小娥再祸害别人,才去结束小娥的性命的。
白嘉轩终于停止了他的旁敲侧击和责备。鹿三说他不后悔,白嘉轩顺着他的话,说“后悔是坚决不能后悔”,接着又改了口风,说小娥罪有应得,不该同情。
白嘉轩绕来绕去,遮遮掩掩,其实主要目的不过就是为了脱离干系。所以他最后会说:“你不后悔很好。你要是后悔了,那就是个大麻烦……”
我相信鹿三直到最后也没有听懂白嘉轩的意思。但是白嘉轩的目的达到了,他责怪了鹿三差点害了自己,顺便教育了儿子们,最后还甩掉了身上的“黑锅”。
这场谈话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白嘉轩和其他人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他的心思实在太深了,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别人都认为鹿三救了他,只有他自己知道鹿三差点害了他。
而且,他在死里逃生、惊魂未定之后,还能在不伤害两家感情的前提下,弯弯绕绕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责怪鹿三擅自做主。
最后,他还确保了自己以后的安危。冤有头,债有主,他才不要做“背锅侠”。
更巧妙的是,他甚至还借此机会,树立了自己光辉的形象,教育了后代,尤其是白家继承人、新族长孝武。而且,这种说教的形式,也巧妙地化解了尴尬,让他可以把话尽量说得更直白一点,而不会伤害到鹿三的自尊心。
在谈话之前,他还精心准备好饭菜和酒,看似是在谢恩,这就给了鹿三一种错觉,让鹿三在受到责备后,虽感到憋屈却又挑不出白嘉轩的毛病来。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