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一课,我们来聊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牛市或熊市来了,我们该如何操作,才能真正做到顺势而为,赚到更多钱。
你可能经常听人提到「牛市」和「熊市」这两个词。
有朋友就说过:我现在一直定投着,等到牛市大涨了了再卖出,肯定能赚钱。
这一课,你不妨带个小思考题来一起学习:
你觉得这位朋友的想法,说的有没有道理呢?你是不是也在等下一个牛市呢?
什么是牛熊市?
说起牛熊市这个话题啊,挺有意思的。虽然讨论的人很多,但真要问什么叫牛市和熊市,不知道你能不能说出它的具体是什么?
我猜你估计也觉得挺难说的。
其实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对于牛市和熊市,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1.有没有某个指标,能判断牛熊市?
国外市场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判断标准:
当指数从最低点上涨20%的时候,意味着进入了牛市;当指数从最高点下跌20%的时候,意味着进入了熊市。
听起来很简单也挺有道理的,但也会有不少问题:
比如,你可以看看咱们A股的典型规模指数——沪深300的走势图,起伏波动非常大。
*来源:雪球网 2005.10.18~2019.1.30
看典型的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从最低点涨了20%以后,还有非常大的涨幅。如果你纯粹按照这个标准卖出你的投资,估计不会太开心。
你可能会后悔卖早了,放弃了大块利润;
你甚至还会不甘心,在涨得更高的时候再次开启投资,甚至可能会亏钱。
之前我们说到,很多人亏钱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牛市来了,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现实中不少人会用其他方法判断,比如用股价的移动平均线、某些K线形态等,作为分界点,判断市场的牛熊。
这些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却不是每次都有效的,如果只是这样“刻舟求剑”式地判断牛熊市,还是很危险的。
仔细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是大家公认的牛市和熊市呢?就是市场疯狂上涨和疯狂下跌的阶段。
但这个标准,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是回过头看肯定的,也很难指导我们的投资。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可是牛熊市对我们投资的影响那么大,难道咱们完全不在意吗?
当然也不是。所以我建议完全可以换个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起预测牛熊市,我们不妨先搞清楚,牛熊市到底为什么会产生呢?
为什么会出现熊市和牛市?
1 . 导致牛熊市的原因:「非理性情绪」
还记的我们的之前课程提到的,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有两大核心要素:价值和情绪。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说的就是股市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市场价值。
一般来说,当经济整体是向上发展时,对应到股市,上涨也是自然的。
比如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世界上排名前列,我们投资这两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
数据来源:choice 1993.12.01~2018.11.30
但整体经济一般不会突然大起大落,价值也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的变化;
所以,极端情绪的出现,正是分别导致牛熊市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比如2014-2015年的A股,短短一年时间就出现了大起大落,而对应到当时的中国经济,其实并没有出现那么大的波动。
股价大幅波动,主要是极端情绪造成的。
我们知道,股市是由许许多多的投资者所共同构成的一个市场,人们看到股价上下波动的时候,其实心理也会受到影响,经常出现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2种情绪。
看到股价上涨了,如果很多人因此过度乐观,追涨买入,就会短时间内快速抬高价格,导致股价暴涨;
反之,看到股价下跌了,如果很多人过度悲观,不计一切代价抛出手中的股票,就会引发股价暴跌。
这两种极端情绪,又被称为“非理性情绪”。
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待牛熊市
很多人一听到投资,都觉得这就和经济金融有关吧。其实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意识到,人类的非理性情绪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门学科:心理学。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提出,人们在做经济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影响。
另外,美国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也认为,投资者的情绪状态是导致牛熊市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人类的非理性情绪对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个新兴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而了解一定的行为金融学的知识,反而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判断牛熊市。
今天的课程最后,我也为你推荐了几本行为金融学的书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学完我们课程之后,做一些拓展阅读。
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我选择了两类既直观反映情绪、又方便上手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牛熊市。
1)量化信号——估值水平
首先,还是我们反复提到的估值水平。
比如其中最常用的PE市盈率,它就包含投资者愿意付出多高的“溢价”的预期。
大大高于或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市盈率,往往与非理性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适当参考估值水平,就能比较直观地量化市场情绪的强弱。
2)投资者行为信号:羊群信号&鸡尾酒会理论
当然,情绪还带着比较强的主观色彩,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理论,去观察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一些行为,做出判断。
- 羊群效应
第一种叫“羊群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从众心理”。
比如牛市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买了自己也跟着买入,或者别人推荐买什么就买什么,这种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在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羊群效应”。
历史上,金融市场发生过几次重大的泡沫,其实都和“羊群效应”有关。
比如之前课程中提到过的“南海公司泡沫”,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当时的南海公司股价在短短半年内,从100多英镑,上涨到1000英镑左右,翻了10倍。
推动股价疯狂上涨的,正是大众的非理性情绪,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人们的狂热:“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弃打官司、医生丢弃病人、店主关闭铺子、牧师离开圣坛,就连贵妇也放下了高傲和虚荣。”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原本已经卖出赚到钱,但他看到自己的朋友在他之后买入又大赚了一笔,经不住诱惑的牛顿又在牛市顶部再次买入,最后亏光了自己过去10年的工资。
虽然牛顿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但投资市场上的泡沫却从未消失。
比如2000年的美股互联网泡沫,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全球股市下跌,过去两年的虚拟货币泡沫,这一系列事件都说明了自古以来人性都是相通的。
- 鸡尾酒理论
第二种叫“鸡尾酒会理论”,它的提出者是美国的价值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鸡尾酒会是西方一个非常流行的社交聚会,彼得·林奇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机会认识了很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
他根据聚会上人们对股票的态度,大致划分出了牛熊市的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当他介绍完自己是基金经理的时候,大家象征性地客套几句,然后话题转到明星八卦——这时候,大家整体都不太看好市场,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悲观了,所以这时是熊市;
第二个阶段,人们会简短地和他聊上几句股票,抱怨一下股市的低迷,然后聊起了明星八卦——这时候股市即将反弹;
第三个阶段,人们会围到他的身边让他推荐一只股票,或者请他预测未来股市走势——这个时候是牛市;
第四个阶段,人们在酒会上大谈特谈股票,并且很多人都主动向林奇介绍股票,告诉他去买哪只股票、哪只股票会涨——这意味着股市可能很快要到顶了。
根据这个现象,彼得·林奇总结出一个“鸡尾酒会理论”:
当人们不再问基金经理该买哪只股票,反而主动推荐基金经理买哪只股票好的时候,通常意味着牛市就快到头了。
不过彼得·林奇也提醒大家,这只是他个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一定每次都能准确的抄底或逃顶。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般很少会参与这样的社交场合,所以很难有机会去了解各个阶层的看法。
不过现实中并不需要这么复杂,无论是识别“羊群效应”,还是观察“鸡尾酒理论”,都可以直接看身边人对于股市态度,其实非常明显。
如果平时不接触股票的人都开始讨论股票,从不炒股的朋友都纷纷打听怎么开户,或者有人主动推荐你买哪只股票会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引起警惕。
比如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15年上半年,咱们简七读财的微信后台和用户群的留言都暴增,大量提问都是股市涨了这么多,我怎么才能不错过这个机会。当时市场有多火热,后来不少投资者亏得就有多惨。
很多时候,比起复杂的数据,身边这样的变化,反而是更直观的判断标准。
我们该怎么面对牛市和熊市?
听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些都很好理解啊,我只要做到熊市买入,牛市卖出就行了,这有什么难的呢?
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组真实的数据:
过去20年股票型基金整体的年化收益率在15%左右,其中有90%以上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
也就是说,假如你买了一只基金持有20年,有90%以上的概率可以赚到钱。
而根据另一项统计调查,自投资以来获得盈利的基民只有30%,绝大部分人都是不赚钱的。
虽然从长期看,买基金确实是赚钱的,但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很多。
其实理解道理是容易的,想要知行合一才是最难的。
那怎么才能克服非理性情绪呢?我建议从2方面入手。
1 . 建立认知体系,把行为关进体系的笼子我们该怎么面对牛市和熊市?
第一,打造你的认知体系。
所谓的认知体系,就是用一套相对不变的逻辑、规律去驾驭千变万化的信息。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现实中每次股市上涨,你都会听到各种利好的消息;而每次股市下跌,又会冒出来各种看空的声音。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只是凭着感觉走,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搞得晕头转向。
在投资这件事上,我始终相信,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帮助我们克服心理的弱点。
举个例子,2018年的A股和美股同时出现了大跌,有很多朋友问我,极简投资跌了很多,要不要停止定投,撤出来观望一下?
遇到大跌会感到害怕,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现在再看实际结果,顺从你的本能选择卖出,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持续定投,反而是更适合长期投资的操作。
我们之前的课程,不仅通过极简投资策略、估值策略等具体策略,详细介绍了合适买、合适卖的时点如何选择,还介绍了资金管理、目标管理等结合你实际情况的操作方法,加上“负面清单”等应对下跌的工具,只要你愿意把这些所学化为实践,就可以避免追涨杀跌的行为。
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牛市熊市来了怎么办?其实这个答案就包含在体系化的投资策略中。
任何有体系的投资方法,都应该在一开始就有操作规则,来应对牛熊市。比如低估值策略,当牛市来临时,估值往往会超过80%的历史平均水平,会及时卖出;再比如极简组合,本身就会通过动态平衡,达到止盈的效果。
总之,从认知到行为,是一个漫长的回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认知固化下来,做成一个名叫“投资体系”的笼子,把行为关到这个笼子里面去。
2 . 从“踩点”思维,转化为“概率”思维
第二,是建议你把投资的基础假设,从“踩点”思维,转化为“概率”思维。
相信你刚接触投资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赚钱,于是你的思路往往会是:
我要赚最多的钱 →
所以,我要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入,用最高的价格卖出→
所以,我要在熊市抄到底,到了牛市最高点再卖出。
可是,这会有什么问题呢?最高点和最低点都只有一刻,那么多个投资时刻,都被你踩对点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而且,如果你始终聚焦在买到最低点和卖到最高点,你很容易陷入“一错再错”的状态。
比如,一旦你发现你卖出时的价格不是最高的,市场还在涨,你就很可能为了所谓的能“卖在更高点”,而再次买入,这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追涨。
所以,要避免这样的“一错再错”,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转变“踩点”投资的思维,用“概率思维”去看待投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看来,我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赚最多的钱,而是尽可能赚到自己应得的那份钱。
这是一种概率思维:
“尽可能”代表我们要提高赚钱的确定性,比起唯一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合适的买卖区间显然更容易判断;
而所谓的“自己应得的那份钱”,其实说的是投资前我们就要理解,自己赚钱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去赚看得懂的钱。
你应该选择“持续做大概率赚钱的投资”,还是“不断赌赚钱最多的机会”,相信你现在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总结
好啦,恭喜你完成了第25课的学习。简单回顾一下这一课学了什么。
首先我们了解了人们的极端的非理性情绪,往往是导致牛熊市的必要条件。
所以,与其预测牛熊市,我们更好的选择是观察市场情绪,从而分析我的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参考两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个是通过对应的估值水平,来判断大家的情绪。如果估值过高,往往说明市场情绪非理性地乐观,要注意下跌风险;而估值过低,往往市场过于悲观,可以考虑投资买入有价值的指数基金。
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羊群效应”和“鸡尾酒理论”,观察周围人对股市的态度,判断股市所处的阶段。如果平时不炒股的朋友都开始纷纷入市,向你咨询和推荐股票,市场往往过热了;而如果绝大部分人,甚至是老股民、持续投资基金的朋友都纷纷离场,往往说明市场过于悲观了。
理解了市场情绪后,如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投资呢?
也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建立更系统的认知和操作体系,把你的情绪和具体投资行为,关进这个“操作系统”中,按既定规则执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面要学习这么多内容的原因,就是为了帮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
第二,就是从“踩点”思维,转变为“概率”思维,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投资,并做大概率能赚钱的选择,放弃抄底和逃顶的想法。
【拓展阅读】
行为金融学拓展书目
《行为金融:心理、决策和市场》阿科特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J.希勒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基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
《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
《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
《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