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长安客》读后感

《长安客》读后感

作者: 一倾前尘旧梦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20:38 被阅读0次

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这几乎是这本书里所有故事的核心。无论是诗仙李白,抑或诗圣杜甫,他们年少时胸怀大志,想要在繁华的长安城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有过“力士脱靴”的辉煌时刻,也有被妻子愚邻嘲笑的不解之时。

他们出生于崇尚诗文的唐朝,而且均有诗名。但是,命运总是嘲弄着他们。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句曾经是他们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在时代的悬崖上,诗句与文章找到了它更有价值的位置:它拥抱人心的无助,叩问命运的规则,向渐渐驶离的历史丢出最后求生的绳索。

读《哑舍》时记得作者说过,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它并没有一个定论。在每一个人眼中,随着对相关历史了解的深入,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对历史的看法,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见解会逐渐变化。毕竟那段时间已经过去,我们后人也只是从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去想象那个时代。

从现在人的角度,有时候我无法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书中经常提到他们写诗想要求官,想要得到友人的帮助,但古代的书信有那么发达吗?还有,书中写到柳宗元时,说他因为“八司马”事件,无法送母亲灵柩回家,只能托人运回去,这一路可行吗,他真的有那么多钱吗?

还有朝廷的官很有钱,白居易晚期的官退休后一年也有五万贯钱,与他前期贫穷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晚期的他像极了年少时所不屑的权贵人士。人竭尽全力的追求与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总是南辕北辙。在讲究长幼有序的唐代官场传统里,有人抄近道获得了旁人几十年也妄想不来的权力。站的高了,在别人眼里就是小人得志了。这或许很讽刺,但这或许就是当时唐朝的现实。踩高捧低,没有人能够预见接下来的趋势。

在那个时代,社会空前繁荣,但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危机。皇权更替,潘镇威胁,唐王朝虽外表如诗中繁华,但官场的党派之争,长幼有序,抑制了其发展。

在唐朝,或说幸,长安繁华,诗文得到重视,年轻才子可凭诗文做官,一展政治才华。年轻时“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壮年时治理一方水土,晚年归居山野,游万千山水,岂不妙哉。

抑或不幸,党派相争,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谷底。官场讲究人脉,无人会理会一个没有权势的落魄书生。

夕阳沉入宽阔的河水,长安城遥遥在望。曾经辉煌的王朝,此时也如同一轮将沉未沉的落日,摇摇晃晃挂在渭水上。长安的繁华与落魄已是过往烟云,后人只能在诗文中窥见一些画面。命运,总是在你最不经意间跟你开一个玩笑。

幸与不幸,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感觉,至于真实,只能看当事人自己的理解。一辞长安经年,过往烟云逝去,何人记,长安客。

相关文章

  • 《长安客》读后感

    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这几乎是这本书里所有故事的核心。无论是诗仙李白,抑或诗圣杜甫,他们年少时胸怀大志...

  • 长安客

    纸鸢牵丝系私情,洛阳千里闺阁影。 青灯摇曳磬声息,浓茶渐冷夜长风。 窗前铜铃轻摇叙,玉盏常伴话当年。 衣袖揉抚庭前...

  • 长安客——

    暮色微启时,灿然至长安。 长安一故人,迫阻半途中。 君乘一路山野春末景,食一时长安雁塔味。 奈何故人有约人难寻,人...

  • 长安客

    翰林院的书堆里,李白困在其中打瞌睡,金灿灿的宫殿仿佛近在咫尺,又远远相隔; 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

  • 《长安客》

    前言:当意志与命运逆行,你一生的故事 >> 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 >> 他满以为他们的友谊可以延续前...

  • 人生皆过客《长安客》读后感

    今天是父亲去世12周年,12年前的今天中午11点我拎着排骨炖莲藕刚走到住院部的台阶,妈妈的电话打来,我带着儿...

  • 《长安客》随想

    历时一个月,每天在地铁上见缝插针地看几页,也算是看完了《长安客》这本书。 这本书最早是在孩子琵琶老师朋友圈里看到的...

  • 春·长安客

    又是春天了,他雪袍玉冠,凭依在镂窗边。清风轻掀衣袂如雪。少年舒眉轻叹,市中的璀璨灯火,锦绣高楼...

  • 读《长安客》

    从贵为万乘之君的玄宗,到诗国里闪耀的才子,他们是青史留名的高贵诗人,更是意志与命运逆行的普通人,是长安城里忧伤的居...

  • 西安行

    倦客相思寄长安 行人路上谈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客》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cn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