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作者: 手懒得摘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13:20 被阅读0次

西班牙绘画大师达利对于这一个视觉原理,了解得烂熟于心创作了许多双歧图风格的作品,其中《贩卖奴隶市场与不明显的伏尔泰半身像》(图1)是笔者最喜欢的画之一。此画展示了达利作品的一贯风格:光怪陆离、气势恢宏。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画的是一个奴隶交易市场,画面中央有两个穆斯林装束的人正在与两个穿着黑白衣服的人在说些什么。当我们离画远一点观看,画上断垣残壁的穹顶下沿就变成哲学家伏尔泰的头部轮廓,几个人物的细节就会逐渐模糊,融合起来变成了伏尔泰的脸部和颈部。两个穿黑白衣服人的脸部便成了伏尔泰的双眸。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图1.  达利《贩卖奴隶市场与不明显的伏尔泰半身像》

西班牙画家达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想象力丰富、画面诡谲奇异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而享誉画坛。他说自己的画反映了做梦的场景。但是,有批评家认为,“这样的画面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很难说是梦的产物”,并批评他“用虚假的弗洛伊德话语掩饰了传统的绘画技法”。 连弗洛伊德本人在一次参观了达利画展后说:“你的画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

美国神经科学家苏珊娜·马蒂内兹-康德解释说,达利这幅作品之所以能感知两种可能的图像,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感知的是一个粗糙、大致接近真实的世界(称为初级视觉信息)。由于无法处理外部每一件事物的信息,因此大脑只能对感知到的信息做简化处理,只收录最关键的现场信息,如边缘、拐角和轮廓线。对于图像模糊的地方,大脑会把原来储存的记忆和大脑预期的信息填充进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图像。就像图中的伏尔泰的耳朵、颈部的细节全部都缺失了,需要观众用不同的方式去补充,这样的图很容易显得模棱两可。”

至于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图像会在两种感知的图像之间变来变去呢?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大脑扫描显示,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神经元区域分别对每一种可能感知的图像进行了编码。根据这些实验资料,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安德鲁·帕克和克里斯廷·克鲁格假设,我们看到某一种图是因为与此对应的神经元区域比与另一种图对应的神经元区域更活跃的缘故,当由于某种原因,与之对抗的神经元区域活动积极程度提高并且占上了风时,观众看到的图像就会改变了。他们用猴子做过类似的实验,证实了他们的假说。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图2. 《妄想出来的人》

《妄想出来的人》是达利画的另一种形式的双歧图,画的是一所非洲小屋,房屋前面坐着一些人。倘若把画“侧过来”,并离开一定距离观看,则可以看到画的是一个人脸的侧面。(图2)

相关文章

  •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西班牙绘画大师达利对于这一个视觉原理,了解得烂熟于心创作了许多双歧图风格的作品,其中《贩卖奴隶市场与不明显的伏尔泰...

  • 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中都有一些内涵丰富的图像,它们对知识的解读不可缺货。有些图像结构匀称,本身就具备了平衡、对称等...

  • 2017-10-02

    伟大的力量赋予了艺术家 让其无所畏惧 艺术需要错觉 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 需要有想象力 需要有饱满的情感 艺术的冬天...

  • 艺术错觉

    艺术错觉 关于志愿军的油画创作仅酝酿了两天就想出来了,既考虑画面效果,对讽刺部分有些蜻蜓点水,不敢再深入下去,生怕...

  • 生活里的艺术

    比如酿酒 酒坊酿酒的价值,为了满足人们的品味 在古代,应该有好多生长在生活里的艺术,形成了商业,预示兴隆 而现代,...

  • 国画里的艺术

    国画,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它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所以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 麻将里的艺术

    最近,为了融进公司圈子,尽快同频,原本一直对麻将厌恶的我也可以玩了起来。 而且发现里面尽是艺术和成功具有偶然性。 ...

  • 阅读分享《知识大融通》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1.艺术的力量 艺术和科学可以用诠释来达成融通。科学需要艺术的直觉和隐喻力,艺术需要科学提供新鲜血液。 艺术的魅力...

  • 生活里的艺术家,艺术里的首饰匠

    银瓷首饰| 将陶瓷首饰和金银器等相结合,改变了陶瓷原本只能作为挂饰的局限性,创造更多变化和可能。打破“首饰没有背面...

  • 《艺术与错觉》:希腊艺术的革新

    在以埃及为代表的的早期艺术中,追求造物行动本身比「写真」更为重要,创造甚于描绘。直到古希腊时期,人们才开始努力刻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错觉里的艺术  艺术里的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cr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