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建筑》作者隈研吾。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与其他诸多位空降中国的外国建筑师相似,众人看到的多是他近期实践完成的作品,长城脚下的竹屋,莲花别墅、柱原町政府办公楼等等。隈研吾给人感觉温文尔雅,慈眉善目;他设计的建筑给人感觉含蓄优美,重视环境,并与之对话的印象。
《负建筑》一共三章,第一章:分割、批评、形式;第二章:透明、民主与唯物论;第三章:品牌、虚拟、圈地运动。整本书是很多文章的集合,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每篇文章也关注不同方面,但始终有一种共同的暗语:现在的建筑是失败的物。
《负建筑》从序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悲观的情绪。1995年以后那段时期是个多事之秋,大地震、911事件等广泛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建筑领域的大事记——危及建筑物安全的事物。
大地震使得建筑物及其脆弱的一面暴露无疑。这里所说的脆弱并非指建筑的物理属性或结构属性,而是指其私有属性。地震中受损失最惨重的正是那些用贷款购置了房产并因此拥有了私房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深受20世纪住房抵押贷款政策影响的、勤勉工作的工薪阶层。这一部分人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家,甚至还要负担起双重的住房贷款。
“建筑这个东西或许是全社会的矛头所指。”人们讨厌建筑物的缘由可以有很多:
1.建筑物的开发商和建筑师都愿意把建筑物建的更醒目更招摇。
2.建筑物消耗大量资源,且这些材料都无法回归泥土。
3.建筑物的不可逆性,不喜欢或者不满意的建筑一旦建成,会长时间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诸多痛苦。
这三点是建筑负面的因素,但同时也是建筑的长处。由于社会与建筑业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物已经供大于求的今天,建筑业仍然没有受到抑制,相反政府还出台了很多刺激性措施。
所以建筑物的产生应该是为了带给人们一种温馨感,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而不是无形之中加大了他们的压力,相反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