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被杜撰近千年。而它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也随之浮沉几载。
中国有句古话:“食色性也”,作为吃货大国,食自然很好理解,就像上古经典《山海经》,其实就是华夏先人撰写的一本食谱。
而性确实在千年儒家熏陶的中国是一个容易敏感的存在。而这个故事就是《金瓶梅》,仿佛是古代人脱敏的一个偏方。汇集悬疑、食谱、人文民俗、风月故事集一体的存在。
《金瓶梅》更多人听到这三个字,联想到的是一部部电影,咳…确实,在电影被发明以来,这部书之所以被一些好事者将它拍成电影,大概是因书中那大量的风月场景的描写。
有“色”小说?NO!
八百年前的一天,发生了一场命案,这场命案却是由一场酒局作为导火索。
西门庆在酒局上从别人口中听说,城里武大郎的妻子貌比西施,是难得的美人。而潘金莲、武松、武大、西门庆这四位人物做为全书的开篇人物,形成了一个“修罗场”。
这里与《水浒传》有所不同,虽然都是潘金莲毒杀武大的故事,但与水浒把武松作为作为片段里的故事主线不同,这次的主角变成了女性视角。
因西门庆、王婆的鼓吹,潘金莲因用砒霜毒杀武大,怕之后冬窗事发,也因怕他没有死透,从而继续将他捂死。
作者在全书专写,那些卑琐的凡人与人心中所有的恶。
比如那个隔壁老王——王婆。在水浒里,她忙着拉皮条,说黑话,做帮凶,被武松一刀结果。在《金瓶梅》里,她“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也是一身坏本事。
为了十两银子,便跟西门庆算计金莲。出主意毒死武大,还知道砒霜中毒的症状,最后亲自上阵,把武大尸首处理干净,让人细思极恐。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段落,也是全书中第一个因为“欲”而生的杀人事件。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对道德人格的孜孜追求,没有对政治理想的英勇献身,只有对财富和享乐的无休止的欲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歇斯底里的奋斗。
故事里没有写到美,没有写到光明与希望,不是作者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过于肮脏。
整本书没有一个完整的叙事主线,而是通过一个一个单元故事串起了整个明代的生活,当然除了讽刺,也有诙谐日常的。
舌尖上的大明朝
说到日常,对人文风俗的描写几乎是一本明代的清明上河图,书中酒·色·财·气,酒排第一位。
全书从第一回到一百回几乎都出现了酒。而金华酒出现频率最高的。
金华酒出自浙江金华市,味清甜细腻,度数也很低。这种黄酒几乎是当时的标配,而现代流行的蒸馏法白酒却是到清朝才陆续出现。
金华酒在明朝是绝对的奢侈品,按照书中第二十六回中,西门庆的小妾之一李瓶儿输了棋,拿了五钱银子,其中三钱买一坛金华酒,二钱买了一头猪!
这个物价,一坛酒比一只猪还贵!但大多数人是可以买的起的,但是按现在网红语言说就是:“买得起,但没必要”。
金华酒太贵,自然许多人就把苗头转向了便宜大碗的米酒了。
而《金瓶梅》中另一款便宜大碗却是葡萄酒,古人还是挺会享受,在吃河鲜如螃蟹之类的,要配葡萄酒,就像我们吃红肉配红酒是一个道理。
葡萄酒在原来是属于一种素酒,和尚也可以吃的酒。在《西游记》中就提到了一个小国家的僧侣喝红酒的故事。
书中也说,酒的种类繁多。重阳喝菊花甜酒、端午喝竹叶清酒、小暑喝荷花酒等等,什么时令配什么酒,都是讲究。
其余还提到如羊羔酒、葡萄酒、茉莉酒、药五香酒、艾酒、河清酒、木樨荷花酒、竹叶青酒、豆酒、麻姑酒等等,极为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酒文化
▼
时至今日《金瓶梅》也经常被配普罗大众看成是一本“禁书”,看到了表面“三观尽毁”,却独独失去对这本古代“百科全书”的一些基础认知。
作者在书最开始就写到:
“读《金瓶梅》而
心生怜悯心者,菩萨也;
生畏惧心者,君子也;
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以这样一段话作为了本书的“看前必读”,也是很“心机”了。
完
撰稿:joa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