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奇心》读书笔记

《好奇心》读书笔记

作者: 豫见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1:53 被阅读48次

    一、两类好奇心

    1.消遣性好奇

    对一切新奇事物着迷,称为消遣性好奇。它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

    消遣性好奇激励人们去发现新事物,让人视野更宽,但它的缺点是:让人在走马观花中浪费精力和时间。

    2.认识性好奇

    更深入、更有序和更努力地探寻知识,称为认识性好奇。

    对个人来说,认识性好奇是快乐的源泉,为心灵提供养分。对组织和国家而言,它激发创造力,引发创新,使好奇心产生真正的价值。

    二、好奇心的原理

    1.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未受控制的好奇心容易导致冲动,具有危险性。比如,它驱使孩子偷食香烟,让人点击未知链接。另一方面,它能带来专业知识的积累。比如,它让我们读完一本书,学习一门语言。

    2.好奇心给人愉悦感

    研究显示,那些激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会刺激大脑中的尾状核。而尾状核里密布着传递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就是说,好奇心能给人愉悦感。

    3.儿童的好奇心离不开父母的参与

    在孩子会说话之前,他们是用手指来问问题的。而他们认为“指”的作用是什么,则取决于成年人的反应。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拿到了所指的东西,他们就知道“指”的动作,是得到东西。如果他们听到了所指东西的名字,他们就知道“指”的动作,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他们发出信号后,没有收到任何反馈,那么他们将不会再有“指”的动作。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孩子的好奇心离不开他们的参与。

    4.好奇心来自于信息的缺口

    心理学家及经济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渴望。

    5.探索奥秘,能激发长久的好奇

    相比奥秘,谜题是有确切答案的。它是有序的,有起点,也有终点。谜题引发的好奇,随着缺失的信息被找到后,就不存在了。

    而奥秘,不及谜题直观,它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那道绿光有什么用意?这让观众一遍遍回味故事,使他们一直心怀好奇地思考。

    作者说,奥秘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也更持久。它让人持续专注于未知,从而激发长久的好奇心。

    6.网络挤压好奇心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有效填补了我们的信息缺口,也挤压了我们的好奇心。答案太容易获得,导致好奇心还没来得及扎根就消失了。结果,我们的认识能力逐渐衰退。

    比起网络搜索,查阅书籍或者咨询专家要更困难、要耗时更多。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学得更多,更深入。因为要理解和记住的东西越困难,人的大脑就会越活跃。

    7.好奇心的两大阻碍

    好奇心的两大阻碍,一是过分自信,二是妄自菲薄。

    过分自信,也可以理解为“无知而快乐效应”。它让人以为自己知道事物的答案,从而不再对其他可能产生好奇。

    心理学家证明,人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过分自信效应。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无论开车还是教育小孩,自己的水平都优于平均值。

    和过分自信一样,妄自菲薄同样会削弱好奇心。妄自菲薄者,常有焦虑感和不确定感。

    心理学家托德·卡什丹说,焦虑和好奇是两个反向系统。作者认为,恐惧会杀死好奇心。好奇心需要一种不确定性来激发,可是如果过于不确定,它又会被禁锢。

    三、好奇心的红利

    1.好奇心对成功的影响

    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好奇心对学习成绩的贡献与责任心基本相同。这两者相加对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研究人员冯·斯蒂姆认为,好奇心可能是影响个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将智力、坚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结合在了一起。

    2.数字鸿沟

    媒体使用习惯研究者维姬·赖德奥特说,互联网时代,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这就是数字技术的普及造成的鸿沟。

    那些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它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们将网络作为持续性智力探索的跳板。比如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一门语言、一门学科,用它分享求知的热情、交流想法。

    反之,有些人用网络玩游戏、吵架、偷懒。这些人把好奇心交给了别人,久而久之,就忘了该怎么使用它。

    正如作家凯文·德拉姆所说: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而未来,属于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

    四、保持好奇心的七种方法

    1.虚心若愚

    沃尔特·迪士尼创办了迪士尼公司。他去世后,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作者认为,迪士尼公司未能延续早期辉煌的部分原因,即是没能将创始人的好奇心这一精神传承下来。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迪士尼CEO时说,在迪士尼遭遇一连串失败时,皮克斯(电脑动画制作公司)出品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电影。但迪士尼的CEO在与皮克斯打交道的20年中,在皮克斯一共只待过约两个半小时。他对皮克斯从不好奇,而拥有好奇心是多么重要。傲慢、过分自信,使人不思进取,失去好奇心。

    2.建造数据库

    好想法,并不是临到需要时苦思冥想就能萌发的。它的产生植根于创造者的长期积累。就像我们所说的尤里卡时刻,即某个想法不请自来。这一灵感的闪现,不是意外,而是源自对知识长久的储备和推敲。

    作者说,已有知识的储备越多,新知识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着更高的创新性可能。这就是知识的群聚效应。

    3.要有“狐猬”精神

    古希腊诗人阿尔齐洛科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换言之,狐狸博学,刺猬专精。而在当代,我们要拥有“狐猬”精神,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狐猬”们拥有IBM提倡的“T型知识结构”。也就是工作者能将某一项资深技术和对其他学科的广泛了解相结合。

    比如查理·芒格,他就像一只狐猬。一方面,他精通股票的选择技巧,在买卖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另一方面,他阅读大量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当他面对一项业务时,会从数学、经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

    4.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克里斯是一名美国商人。他的公司向欧洲一家公司购买产品原料。在价格上,双方达成了一致,但在专属权问题上,双方陷入了僵局。

    对原料不得售予其他美方竞争者的要求,欧洲方不能接受。即使美方给出更高的价格。最后,美方只能派出克里斯前往欧洲谈判。

    克里斯在谈判中,只问了一个简单的词,就改变了谈判的结果。这个词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欧洲方不同意把原料的专属权给美方呢?

    原来,如果欧洲方签署专属权,就会违背他与表兄之间的一份协议。得知情况后,克里斯提出让欧洲方在提供给其表兄的原料之外,为美方提供专属权。于是,两家公司成功达成协议。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有时对解开复杂的矛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做一个“思想工匠”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思想工匠”的典型。他是一个行动派,一位实干家。他通过不断实验来满足认识性好奇。比如他将橄榄油倒进大海,观察水面的平复情况。即使失败,他也会仔细记录实验的细节,以便为将来的尝试提供线索。

    作者说,除非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工匠”,否则,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富兰克林的精神。而作为一个“思想工匠”,对事物的探索,不仅要有总体规划,也要钻研细节,既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6.质疑你的茶匙

    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如果2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原来它一点都不无聊。

    比如,劳拉·麦金纳尼在念大学时,曾在麦当劳打工。每天早餐时间,她要经手400多个鸡蛋。她把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一动作。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无聊。

    后来,她开始对鸡蛋产生兴趣,思考它们如何因为凝固而变熟,甚至把眼前的鸡蛋想象成蛋白质在与“热量勇士”战斗。有时,这些鸡蛋会让她想到魏玛时期德国的鸡蛋价格。有时,她会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总之,对麦金纳尼来说,对鸡蛋的认知已远非从前。

    当我们被迫把时间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时,是否想过,把这些平常的事,变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们必须投入时间,那么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在无聊中度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开始对它们感兴趣,就会更乐意投入时间。

    来吧,开始质疑你的茶匙,在普通事物中发现乐趣,将无聊变为不无聊。

    7.将谜题变为奥秘

    作者说,谜题被解决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奥秘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所以,当我们遇到谜题时,要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时间,并能给予我们更持久的快乐。

    比如,密码破译官威廉姆·弗里德曼。他运用密码学知识,拍了一张人物照片,其中隐藏着一个信息。照片中,大家的站位拼写出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威廉姆·弗里德曼的密码信息照

    从表面上看,他从事的工作是破解密码,就是破解谜题,但他将密码学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示任何意思”理解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奥秘。这不仅让他感到愉悦,也使他获益良多。

    当我们探索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的涉猎就会越广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奇心》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g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