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悟商 提升洞察力
读《女性的觉醒》最打动我的地方是自我认知是一个人觉醒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洞察力和“悟商”有关。
如果说我在生活中有什么短板,那就是在待人处事方面缺乏洞察力。从小到大我学到的就是要做个好人、与人为善、富有爱心,没人告诉我要善于观察、善于体悟。
充满爱意的心灵极其的珍贵,但如果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它就会遭到践踏。要是早有人告诉我这些就好了。
洞察力体现在设定合理边界的能力。不过,察言观色的过程中早在设定边界之前就开始了。它始于我们对“悟商”这个概念的理解。
每个人的觉悟程度差别巨大,这一基本认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非常缺乏。
我以为,既然人人都有七情六欲,看起来都挺聪明,觉悟程度也应该差不多。
哦,可是我怎么会错得这么离谱!我花了十年时间,到不惑之年才弄明白这一点。我终于知道,不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开放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心和同情心。决定这件事的是他们的“悟商”。
简单来讲,“悟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认知是一个人能否觉醒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和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
这种自我认知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培养的东西,它反映了我们内心的修养水平。
我是逐渐才意识到,同理心、共情力、采取行动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
它们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人特有的能力。展现这些能力需要你够聪明、有意愿,同时投入了深厚的感情。如果一个人不想追求这些东西,那么他就不会有高的“悟商”。
洞察力是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悟商”的能力。
这里没有标准的度量单位,但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程度。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简单地以己度人了。我们会理解,他们可能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没有能力这么做。
虽然大多数人都在逐年成长,逐渐成熟,但情商和悟商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有些人在这方面的进步一直很小。
很多人看起来像成年人,但实际上只是能走路、会说话、爱发脾气的孩子。
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令人沮丧,但我们也会因此释然。当我们一直期待对方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但对方实际上只是个孩子的时候,那种受伤的感觉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发现自己同样有不成熟的地方时,我们也会向对方认错,对自己和对方都多一分共情,少一分苛责。如此一来,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这让我想起文中的一个佛教故事。一个和尚和他的徒弟走在路上,有个乞丐过来要钱。和尚马上给了他钱。徒弟称赞师父慷慨,有同情心。
第二天,又有一个乞丐向和尚要钱。和尚告诉他不要再懒惰下去了,应该去找个工作。徒弟很困惑,问师父为什么对待第二个乞丐不一样。
和尚解释说,他凭直觉知道第一个乞丐确实需要帮助,而第二个乞丐是因为他自己太懒惰。我说的就是这种洞察力。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认知程度不一样,所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个人是不明智的。
我们需要见人行事、因人而异,就像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方式不同一样。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需要父母做出不同的反应。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在其他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
洞察力不同于道德判断。道德判断通常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念,认为别人这么做不对,应该那么做。
洞察力并不试图支配他人。它寻求的是对他人情感和精神特质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知道每个人走的道路都不同。它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道路,并不试图改变他人。
它让我们自己选择要不要继续和某个人交往下去。如果我们选择离开,也是怀着放松和喜悦的心情,而不是带着憎恨和怨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