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竹石,一位励志终身成长的退休阿姨。
今天在微信里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回答了两种情况:
一、在校学生,假如你正在上高中,如果读到这条消息,那么恭喜你,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动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你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考取好的大学,这是普通人最公平、成本最低的改变阶层的最好的机会。
因为考取一个重大大学,就会与优秀的同学为伍,周围都是优秀的人,你也会更优秀。
大学同学,就是你的人脉资源。
如果你现在成绩不好,也不要灰心。
只要你还没有高考,就来得及。
自己要你有信心,有欲望要把书读好,就有逆袭的可能。
方法总是会有的。推荐你看一下《高考逆袭日记》,相信你看了之后肯定会有动力。
书中讲了一个玩游戏的学渣,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北京大学的。书中有适合学渣逆袭的提分方法。
二、如果你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你要利用业余的8小时读书,这是你人生最后逆袭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最富有的,我们看看各国读书情况,就有了结论。
据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是5本左右,这个数字在以色列则高达60本,美国是40本,日本也是40本,法国人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20岁本。
如果以民族论,世界上年均读书量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他们每年平均读书量则达到了夸张的64本。
读书让你变得有智慧。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认知的不同。读书是改变认知的成本最低的方法。
我们周围的人,很少有高人,而我们的认知必然会受环境的影响。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我们用几天时间学到作者几十年的经验多划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