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的一个经典术语,主要是指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上游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一个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6502530/3b9d8f14f638a972.png)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协同信息共享出现问题,比较典型的是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不及时真实的反映,比如客户需求略有上涨会要求供应商需求上涨更多来保有安全余量,供应商又会要求它的供应商需求上涨来保证它的供应有余量,以致最后变的很大。例如过去零售商需求1000件,目前需求上涨至1200件,为了保证批发商能满足需求,零售商向批发商下订单下单(1+*%)*1200件,批发商为了保证自身的需又追加B%,于是他向生产商下订单(1+B%)1200件。生产商为了保证批发商的需货,不得不按(1+B%)1200件投产,而且它还要考虑制程损耗,生产批量,良率等情况后,它又加量生产,这样一层一层地增加,导致“牛鞭效应”。
2.采购周期
采购周期越长,对牛鞭效应的影响也就越大,供应链在途库存是由采购周期来决定的,总的时间越长,所需要的库存就是越多。
最大的库存量 = (二次订货间隔天数 + 前置时间) X 平均每天的需求用量 + 安全库存
另外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化引起的订购量也就越大,客户对供应商交货无法预估,故对交货日期及其数量有所保留,导致需求数量及日期都被扭曲,牛鞭效应就这样产生了
Lead times就是牛鞭的长度,想要控制牛鞭效应,就必须缩短Lead times,其中包括了信息流和实物流的时间。
3.起订量
由于生产批量,以及最小包装的要求另外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而整车,整柜的采购。例如零售商需求1000件,向批发商下单考虑到运输成本及最小包装向批发商下单1500,零售商考虑到运输成本及最小包装向生产商下单2000。节点越多增加的越多“牛鞭效应”就产生了。
4.价格波动或者促销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双十一,双十一对于供应链来讲就是灾难,一是需求真实存在在当天买到一个便宜的商品(这样有可能需求被推后),也有不少的一部分人购物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买,甚至将很长一段时间的需求一并打包购买了。这样的订货没有真实反映实际的需求而导致短期需求激增,从而产生牛鞭效应
5.短缺博弈
当需求大于供应,供应商产能出现供不应求时,比如供应商的总产能有10000件,某客户A只有1000件,为了确保其1000件能得到有效供应,故意夸大到1500件来加大其影响力或者获得供应商端更大得产能份额分配量,当需求降温供应商供应正常时,客户得订货又突然消息,这种由于短缺博弈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导致“牛鞭效应”。
我们又可以做哪些来防止牛鞭效应的产生呢,首先最重要的是各方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好协同,使用EDI更快,更正确的分享信息,协同计划,缩短提前期,降低订单批量,维持稳定的价格,避免短期博弈情况,延迟策略都是非常适用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