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周记第2篇:什么是陪伴教育?我觉得至少人先陪着,再谈有没有效。
小蜗牛(姐姐)的课外培训:硬笔书法(四年级开始)、画画(幼儿园开始)、弹琴(一年级开始)、金话筒口才(二年级开始),在学校还参加乒乓球;
小豆腐(弟弟)的课外培训:画画(中班开始)、围棋(中班开始)、篮球(大班开始)。
看到这些培训学习,发现孩子的确没什么休息娱乐的时间,但是不学点东西怎么办?其实小蜗牛的弹琴发现她不喜欢,平时没有什么时间练习,没有练习好,老师有批评,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孩子的自信心真的很大的打击。现在我内心就很想停下来,但是前期费用又投入了那么多......。有点股民的心态:亏了那么多,总想赢回来。目前还在纠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9436289/4357680e30ff6b02.png)
之前看过一位参加兴趣培训父亲的经验分享,孩子参加兴趣培训有一个很重要目的:能让以后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有些人因为参加的课外兴趣太多可能影响了学习,有些人因为兴趣广泛学习越学越好。有些人因为只专修一样兴趣,而成为了专家,但更多人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放弃。课外学习和日常学习可能需要一个平衡,这可以当一个课程来研究。但学习的规律是不会变的:时间是有限的,这里用的时间多,另一边用的时间就少了,兴趣越多,时间越分散,专业程度就不高。
我认为课外兴趣的选择的思路应该这样:围绕促进学习这方面选择,就是兴趣可以融合到平时日常的学习中去。比如学画画,可以结合学科去画数学的几何图形、英语思维导图、语文的故事画、人物像.....与学习形成正向进步。我当时选择钢琴有一个原因就是记琴谱可以训练记忆力,硬笔书法的选择理由就是以后考试的改卷都是扫入电脑改的,字不好很吃亏,会影响所有科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9436289/855651f33e238615.png)
每周日常:
这周的开始要求小蜗牛将学习的课文朗读一次。以前总以为很简单,不就是朗读一次课文吗?反正平时都在朗读的?现在才发现对现在的小蜗牛难度还是很高的,她在录制《乡下人家》的时候,课文有3分钟的长度,重新录了5次才通过,在录制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读错、卡壳、漏读、重读等问题。现在的要求就是尽量少出错,以后再要求加入情感这些,向示范朗读学习。相信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朗读的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小豆腐如果要求同一样事情重新做,超过3次就开始讲条件、甚至耍无赖。看到网上那些人家的孩子表现,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目前我的办法就是要求小豆腐达到要求前,会分几天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真正要求的时候尽可能3次内完成。除非关于他现在最喜欢的超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436289/859440bdd4099750.png)
这周小蜗牛学校要求学唱一首粤语歌曲,听着他那普通话式的粤语,我又好笑又郁闷了。爸爸妈妈的从小就讲粤语,孩子却不会,原因就是从小家里就是讲普通话。看来平时家里要讲粤语了。
这周给他们俩买了字帖和跳绳、小豆腐还买了胖胖熊抓笔专用的训练笔。小豆腐一拿到跳绳就表演了60次,第二天跳了200次,看他能坚持这种热情多久时间,还有就是看看他要多久才学会正确的跳绳动作。看他糟糕的运动能力,这应该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