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九,又是辛苦工作的一天。7点早读,然后一直上课,直到下午2:40才上完最后一节课。
深切感受,连续的上课还真是吃不消。上午第四节课时,累到极点,迷糊到极点。这时看到微信上闺蜜问,“今天是否去看电影《第20条》,再迟就怕要下架了!”
于是便回复她,“不去了,太累!”
不想中午美美地睡了40分钟,似乎上午溜走的精神又回到了身上一些,上了最后一节课后,想到明天后天都没有时间。于是赶紧给朋友打电话约她下午看电影,那边刚好没事,便约好去看下午3点3:10分美联大厦的《第20条》。打完电话收起手机就开上车子直奔影院。还好,在电影开始的前三分钟,我赶到了影院。
应该说,这个决定相当明智,《第20条》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观影中对于老谋子又多了许多佩服,能把这样一部有关法理人情的严肃题材电影拍的这么庄谐并举,让人们在眼泪中发笑,在笑声中思考,在一个个两难甚至多难的选择中纠结斗争——遇到霸凌要不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要不要承担责任,被欺侮霸凌要不要奋起反抗,尊重惯例还是顺乎人情……
随着剧情的推开,一个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如此尖锐,如此让人无以回避。
有着检察官父亲,刑侦队长舅舅的孩子,在见义勇为后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面临被拘留的命运,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要得到法律的庇佑,获得公平正义谈何容易?
在这样尖锐的冲突中,答案却越来越明晰起来。到最后,雷佳音扮演的检察官韩明的转变则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好的文艺作品必须是这样的,发乎情,合于理,不突兀,不跳跃,既不公式化,又顺乎人们心底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推动人们观念或者规则的变化与完善,如此,才是有灵魂有深度又负责任的作品。在这点上,《第二十条》把目光投向受欺压的弱势人群,用激烈的矛盾冲突来演绎,最终回答了真正的公平正义是合乎天理人情的,由此,把“正当防卫”这一沉睡的法律条文激活,推动中国司法的进步,功莫大焉!
而剧中演员们的表演更是无可挑剔,韩明初看木讷实则勇敢而智慧,他头脑灵活,熟悉业务,为了生活可以卑躬屈膝,但却最终让正义和勇气回到身上。高叶扮演的吕玲玲摆脱了大嫂的霸气,却把一个认真到有点轴的女检察官演的有血有肉有温度,赵丽颖饰演的听障母亲郝秀萍柔弱而刚烈,绝望的眼神、孱弱的身体和奋不顾身勇敢赴死的身影更把底层人的绝望和抗争表现到了极致,至于马丽扮演的李茂娟更是把一个有正义感的陪读母亲的的形象演绎得真实而形象……
剧中的一些台词堪称经典,让人难忘。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尤其雷佳音扮演的韩明最后一段有情有理、酣畅淋漓的陈述更是振聋发聩,让人激愤,思考,击掌赞同。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本来已经很累很累了,看了这部电影后,竟然又感到了力量。看这样一部电影,累也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