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谈到学前教育,必定就会有很多育儿专家和私立幼儿园站出来说:
要释放孩子天性,不要给孩子设立过多的规矩,束缚了孩子的本该有的天赋。
我们真的需要释放天性吗?
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曾参观过很多幼儿园。其中有一家坐落在森林公园里的国际幼儿园。
我问老师,孩子日常的安排是什么啊?
老师回答,孩子自己选择啊,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会有一些课程,孩子喜欢什么就上什么课程。
我又问老师,孩子的睡眠室在哪儿?
老师回答,我们没有睡眠室,孩子愿意在哪儿睡,我们就把床搬到哪儿。
听起来是多么理想的蒙台梭利式教育啊!孩子在这样轻松自如的环境下成长,该是多么快乐!
可是我还是清醒的从乌托邦回到了现实。
蒙台梭利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然而前提是这种自发冲动是良性的。
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然而这种内在力量和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夸大解释为任由其发展的释放天性,而应该理解为自律下的自主学习。
更何况,孩子终究是要生活在充满各种规则的社会中,而国内目前绝大部分的基础教育更是课桌前的说教式。与其让孩子3年后如坐针毡般的体验“束缚”,想法设法的去适应,不如在学前教育阶段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糖果试验
一提到自律,必然会提到的就是美国著名的“糖果试验”。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颗糖果,告诉他们糖可以吃,但如果10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其中有1/3孩子马上开始吃,1/3一直等研究人员回来得到奖励,另外1/3开始坚持但后来放弃。14年后,研究人员再次调查了这些孩子,发现当年马上吃糖果的人成年后缺乏自信,与人不好相处;而等到奖励的人则有主见且学业出众。40年后,研究人员对当年参加试验的人进行了头部扫描,以研究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在这项长达40年的试验中,科学家发现,孩子抵抗糖果的诱惑能力,可以预测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相比释放天性,孩子需要的更多是自律能力的提高。
自律要从小培养
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在幼儿园。”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学会了分享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学会了正直
东西要放回原处:学会了如何高效工作
做错了是要表示歉意:谦逊、和善
午后要休息:生活规律,身体健康
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很多习惯、性格乃至品格,都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怎样帮孩子提高自律能力
孩子虽然并不能理解什么是自律,什么是克制自己,但他却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养成好的习惯,他的习惯会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1.生活作息规律
帮孩子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三餐正点。你会发现很多长大后爱睡懒觉的人,其实从小就是喜欢赖床。
2.订立家庭规则
订立家里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规则,比如吃饭不看电视,不看手机,比如睡前阅读。
3.自己的事情自己掌控
给孩子自己掌控事情的权利,比如规定好每天看半个小时动画片,时间提醒到了,让孩子自己去关电视。
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
而对于孩子来说,自律能力能带给他的将不仅仅是天赋,而是真正自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