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下在做一事时,会出现的一句话“做这些又有什么用”,特别是做了一段时间,感觉有投入时,总会这样自问,不能否认这与他人、外界的刺激有关。其实你刚才想到的是这事有利弊之说。但若是太早问了,反而显的心急,若是吃点问,走错了,是否又显迟钝!若是一直不问为什么,有股傻劲,那么成功大概率会出现在这些人身上。
有这样发问,其实也是在不清楚自身时,摸清自身,但又何来清楚?怎样才算清楚,更多的人因此迷乱,反而总是乱了章法,难以成事,总是在选择。问也有利弊,不问也有利弊,关键在于自身,,不要总想那么多有用没用的,而是自身在此过程中是否感到充实,且进步是否有愉悦,或许还忧虑生活,但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便是小问题,平常人鲜少有好生活、好理想一起拥有的,得看清本质。
也可能是不断重复使你感到无聊、乏味,而在一停下来时,突然自问,但到了你这个阶段,更多时只能找寻自身原因,对于所行,灵活坚守才是真,外在事物如何,在于自身。这样但自问,反而看出自身的急功近利,因他人、外界而忧虑,还有一方面,便是太闲了,这有用没用无需去想,有行动,有成长即可。
再深究,除了急功近利,还忧于生存,这对于如今年轻人来说也正常,太多的选择,迷乱的刺激,反而不知选什么,也更难坚持,有用与否,也是急于满足,习惯以一时之欲去衡量。故就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多想的是即时满足,鲜少有人去计划五年、十年的目标,即便有计划,也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缺乏执行力,所以内心真的急。在过去总看到一些文章说人生要做的多少事,该做的多少事等,人生才有意义等,如今想来,这些文章真是乱七八糟,使人对生活缺乏真实认知,效果弊大于利难以坚持选择总有侥幸心理,和不该有的期望。人一生能做好的也就二三事,而是否有意义,也在于内心。
对于外界华丽的满足,内心还是隐隐有波动的,但你深知,走近一看,其实是大家都差不多的平常生活,,甚至所遇到问题的性质也大同小异,。所以有方向、目标,反而可以不断深入认知自身,不随便乱于表象。
这自问,是多想了,反映了自身的焦虑,一方面是认知,另一方面是习性,导致了缺乏眼界、恒心行为产生,若问的太多太急,反而证明无心做事,只想求成,试问总在忧虑有用与否,又怎能有深远的思考呢?就像小孩子,总在问时间到了没,可以吃糖吗,一心只想到时间吃糖,又怎会在过程中用心。
不如拿这些自问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在向目标前进中变的有趣,让自身学的更多,而不是总想着成功、满足,有用没用的!这确实是心性、认知的问题啊,或更多是无心坚持,只想安乐,才会如此自问。或许说到环境这一点,会原谅自身的自问,但你应再自我一个问题,便是你愿意沦为平庸吗?这自我会让你感受到眼界、心性的问题,不应急。难道你不知要深思熟虑,勤于自勉、自律吗?
只能说明又乱于表象了,若心系于目标,会发动大脑去深入,而在这过程中,要克制住生存之忧对自身的干扰,如此才能投入。不然又想生活无忧,才想再深入,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有目标,就应在其中驰骋,而不是娇羞羞的不思进取。
当然,有时会自问,但自目标明确,也不会为之停留,但若一个有方向之人,去为之无聊,而多想,只能说明其不上心啊!不要忙于选择。
说到这个“自问”,也无外乎好坏,只不过心要走向哪而已,要有相应的眼界、心性。当一人在其中纠结时,更多是焦虑所导致。认知自身的不足,至于说是否选错了,谁又知道呢。又没做多少!但做一事若想有所成,贵在用心坚持。若一心只想名利、满足,那什么目标在深入时,也容易乏味、无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