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居住地第二次疫情还没有过,不断有确诊的消息传来,防控措施也在一点点的收紧,就连路上的车都明显感觉要少了很多。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关注疫情的变化,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中午休息时间,办公室的几个人也开始对近几天的确诊病例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当然,非常个性化,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还真发现了一个不一般的情况。那就是:不是所有确诊的患者,都具有同样的传染性。
有的患者从流调上看,也去了不少的场所,接触了不少的人。但奇怪的是所有他接触的人,都没有问题,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只有他自己是阳性。
而有的患者恰恰相反,你会发现和他(她)接触的人或到过他(她)所去的场所的人,有一串被确诊或是无症状感染者。
这是什么原因?我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病毒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区别就只有人了。是不是说有那么一类人,是这种病毒的最佳传播寄主呢。
延着这个思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人的身体健康资料进行一个规纳、整理,再进行一个大数据分析。从而找岀具有这种身体健康特征的标准。
在寻找这个特征标准时,我们甚至可以放宽。只需要能大幅度提高预防针对性就足够了!
然后从体检数据库中把具有这类特征的人找出来,优先接种疫苗。
因为现在体检已经是绝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事。整体覆盖率很高,数据相对准确。
我们只要写一个简单的比对软件,下发给体检数据存储部门。很快就能得到具体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而这种以防疫为目的,在医疗系统内的标准收寻,也不涉及到隐私。但确为精准预防提供了可能。
从而启动主动防御,比病毒先行一步。打断快速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传播速度!也是可以为防疫工作争取不少可贵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