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三岁那年,我看了《简爱》这本书,书中的罗切斯特先生,满足了情窦初开年纪的我一切幻想。
从此,我开始迷恋“大叔”,一发不可收拾。
我屡屡寻找相似题材的书或者电影,幻想着,某天能找到自己的罗切斯特先生。
其实在初中,我有过暗恋的人,他是转校生,是班里的风云人物。
很多女生暗恋他,也许是因为从众,也许是他写的字很好看,也许是他突出的身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会忍不住看他。
我见过很多女生向他表白,也曾幻想,他在我家门前,骑着单车经过,向我打招呼,等等浪漫情节。
其实时至今日,我俩最近距离的接触,也不过是打过同一把伞,至于伞下,他的心是否有过悸动,我不得而知。
从那之后,我的理想型变了,我开始喜欢成熟稳重、敢爱敢恨的大叔。
02
十六岁,我看了一部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电影,深深迷恋上了对女主无微不至的男主。
我开始寻找身边的大叔,我把关注点聚焦在了我的老师身上。
他博学多才,课上激情满满,课下十分温柔。
我总是找各种无关紧要的问题问他,因为这是我接近他的唯一机会。
问他问题时,我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而且会脸红。
03
我至今仍然记得,我用一部破烂的手机加上他的微信,那种心跳不已的感觉。
我一个人在屋外走来走去,小心翼翼地发消息,问他是否记得我。
完全没想到,他清楚地记得我,并且记得我这门课的成绩。
后来,我用各种方式吸引他的注意,直到我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他有家室,并且,对我始终是师长的姿态。
我小打小闹的时候,他总是充满善意地包容我,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他早已明白我的心思,但是他非常大度的没有戳穿。
04
为了安心备战高考,我删了他微信,在被大学录取后,又把他加了回来。
他还是像我第一次加他的时候一样,清楚地记得我的高考分数,并祝贺我考得不错。
我向他道谢,谢谢他对我的教诲和包容,并且非常仓促无礼地,再一次删除了他,并且向他解释,“这是在和过去告别,我真的要向前走了”。
至于他是否理解我真正的意思,我无从得知。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正视我的叔控情结。
05
从童年开始,我很少有相处机会和父亲相处,我可能存在“daddy issues”,也就是恋父情结。
少时缺少父爱,想在未来伴侣身上弥补回来。
如今我已经二十岁,依然单身,和许多大叔打过交道,他们不过是多一些经历的普通人。
我对于大叔的构造一直非常理想化,也受到书和影视的影响。
后来我陆陆续续看了韩剧《鬼怪》和《我的大叔》,终于能够把骨感的现实和理想分开。
06
在不少社交平台,我也曾遇到过和我一样的大叔控。
她们有的把鲁迅和许广平等名人的,大年龄差的恋爱作为自己的榜样。
有的只是追剧的时候,沉迷充满魅力的大叔角色。
也有真正和大叔谈恋爱的,但发现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梦幻。
如今,我已明白了我叔控的原因,也明白,我脑海中幻想的大叔,根本不存在。
但有时依然会想象,我是否能寻觅到一个,不那么完美,但是能产生精神共鸣的大叔。
07
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我也开始对同龄男孩多加关注。
我喜欢的符合稳重、温柔、彬彬有礼的特质的男孩也有不少,只是我曾一直执拗的认为,只有大叔才能拥有这种气质。
成为“叔控”的第七年,“要找一个大叔做恋人”的想法,已经从百分之百的坚定变成了百分之六十。
我坦然说出我的心路历程,我给足了自己成长时间,我可以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能疗愈曾经缺爱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