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的品格18

孩子的品格18

作者: 井蛙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2-12-30 05:55 被阅读0次

    第九章 “王者之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虽然有能力,但不被人喜欢,为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他们缺乏“ACE能力”,即“王者之力”。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能被别人欣赏,更不愿意跟别人合作。久而久之,他们就很难获得社会的支持、关怀和照顾。反之,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也乐于赏识别人,能够与他人同甘共苦、共创辉煌,这样的能力显然就是社会特别需要的,也是21世纪特别重要的生存能力。

            ㈠ACE+,做智能时代的佼佼者

            “ACE+”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审美感。

            A是指Aesthetic,即审美感,也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具有良好审美观念和能力的孩子,往往会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发现和挖掘出自身更多的潜质与兴趣。而在未来,一旦孩子在生活中感到孤单、失落时,也会依靠自己的兴趣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积极地面对逆境。

            2.创造力。

            C是指Creative,即创造力,也就是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未来、计划未来。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人们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可以运用一切自身所掌握的信息,用创造力思维解决问题。而未来的孩子要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具备人工智能所不擅长的特质,创造力就是其中之一。

            3.同理心。

            E是Empathic,即同理心、情感共鸣能力,也就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

            同理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直接影响个体与外界所建立的关系。具有这项能力的孩子,往往更善于解决麻烦,表现出积极的社会行为,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等,这也是孩子能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获得他人好感与信任的桥梁。

            Aesthetic、Creative、Empathic的首字母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英文单词ACE,也就是“王牌、王者”的意思。这三项能力组合起来,也是人作为一种存在认识世界、参与世界、理解世界的全部内容。其中,审美感是根,创造力是茎,同理心是叶,而“+”则代表着以“ACE”为基础的人类其他品格优势与美德的补充,例如人道、公正、谦卑、审慎、感恩等,这些都是“花”。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就是孩子要努力获得“ACE能力”,即“王者之力”,这是人们发展、成熟、成功的种子,更是提高自己在未来竞争优势的终极武器。

            ㈡审美力:美的体验成就健康人格

          哲学意义上的审美并不是如人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可以欣赏或者定义哪种事物是美丽的、性感的等直接的感觉。哲学的审美首先是一种基于“生存下去”的生物自然选择偏好。存在是第一要求。

            美,首先意味着“活下去的更好选择”,或者更有利于“存在”。甜的苹果、红彤彤的苹果,都意味着成熟的苹果,直觉上这种成熟的果实吃下去对人的生存更有利;带点儿涩的青菜,是不成熟或“生”的东西,吃下去也许不如熟的东西更利于生存。于是,在原始的意识中,人就形成了青菜不如甘甜的苹果“好吃”的观念。之所以形成一物比另一物更“好吃”的观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生物存在感的最初层次——活下去的内在需求。

            审美首先是生存选择,其次才是生活品位。

            审美能力是未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能力。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升级,不断迭代,但是,审美这种抽象概念的能力却无法提升。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感悟情绪、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上,人工智能是远远达不到人的水平的。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1.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

            2.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真正的审美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父母期待中的那样,而是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接纳自己的任何模样。孩子只有遵循自己内心的样子,才会变得自信、大方,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形成积极、独立的人格特质。

            3.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

            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比如一个艺术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园艺师等,引导孩子从这些人的角度看事物、想问题,发现更多的美。

            爱美、具有审美感的孩子骨子里都会洋溢着一种自信,所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㈢创造力:用自己的行动寻找答案

          人们在获得生存基础之后,势必开始建立对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集中体现在参与感与学习上,这也是人的天性。所谓参与世界,就是通过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达成自己的某些期望。学习则是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种期望而必须进行的个体技能、经验的积累,这也是知识的起源。

            人要与世界产生联系,获得参与感与完成学习目标,就必须运用一种与审美不同的工具,那就是创造力。审美是一种相对内敛的意识偏好,创造力则是一种十分外显的行为偏好。这其中的行为包括意识行为,也包括物理行为,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人类与世界发生切实联系的渴望与动机。因此,创造力是人参与世界的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是无法很好地参与世界的。因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能够参与世界,必须首先建立起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知能力最初来自审美。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内涵时,又何谈更好地参与呢?这就与“盲人摸象”的道理一样。

            那么,父母要怎样培养孩子,才能让孩子将新颖性和适宜性结合起来,产生创造能力呢?我建议父母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的敏感力;

            敏感力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比如,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一下子抓住重点,发现缺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要培养孩子的敏感力,父母首先要改变习惯性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打破常规。比如,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经常变换一下地点,每次到一个新地方就鼓励孩子说说感想、感受等,看看孩子是否有什么新发现,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这些新发现,交换彼此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其次,多鼓励孩子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可以观察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并深入探究。比如,你可以带孩子到平时经常去的地方,让孩子观察一下是否有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回家后鼓励孩子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提出各自的发现进行讨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看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们要尽可能地尝试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丰富我们的认知和经验。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养成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喜欢问各种问题。建议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多一些耐心,认真解答孩子的问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对学习新知识和探索新领域始终充满热情。

            2.培养孩子的流畅力;

            流畅力是指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想法的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心智活动的特点是停滞少、流畅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敏捷、点子多。

            通常来说,流畅力训练可以分三个部分。

            观念流畅力:就某个主题和观念想出不同事物的能力。

            联想流畅力:能找出某个观念或与特定信息相关的想法。

            表达流畅力: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组织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运用以上方法与孩子进行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迸发各种奇思妙想,提升他们的流畅力。

            3.;培养孩子的变通力

            变通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变更自己的思维观念和做事模式,以便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凡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总能触类旁通,因而也会产生许多超常的构想,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4.培养孩子的精进力;

            精进力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一些新元素,以便丰富内容或增添趣味性,是一种心思缜密、凡事考虑周全的能力,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很多创新的想法和行为在刚出现时往往都是不合常规的,所以有创造力的人还必须具备一种坚守精神,能够不断尝试、不断完善,以便获得更多人的认同。精进力强的孩子通常也具备这种遇到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5.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对大脑中已有记忆表象(印象)进行新的加工、改造、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父母要随时随地注意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鼓励孩子把现实中从未结合在一起的形象、属性、特性等在大脑中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些新的形象。

            通过以上几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可以看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但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开拓孩子的思维,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思想积极、思维活跃且富有创造力的人。

            ㈣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理心——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的能力。有些人将同理心理解为共情心,其实二者是略有区别的。共情多指两个人情感、情绪上的共鸣,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同理心是对对方心理状态的理解,这其中不仅包括对方的情绪,还包括对方的思想、欲望和行动倾向,有时甚至包括对对方的担心、期望、希望他们更加快乐等。

            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认知性的觉知与理解。这是一种参与中(或者参与后)的理解。从逻辑上来讲,首先还是参与,在参与中形成经验与感受,这些经验与感受通过学习,一方面形成了我们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则进入我们的情绪与心灵。因此,从这个逻辑意义上来讲,同理心是一种带有人类经验与情感的参与理解,是对事物发生现象、规律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事物发生价值与意义的判断,这是原理性的思想。

            那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这里给父母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

            2.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4.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品格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rb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