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讲一下我朋友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跟一个男生暧昧了很长时间。
她本身并不是一个喜欢暧昧的人。但是,她很喜欢这个男生,而且觉得这个男生整日对自己嘘寒问暖的,也一定很喜欢自己。所以刚开始暧昧时,她觉得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等时机到了,他一定会跟自己表白。
可是等了两个月,男生还没跟她表白。她坐不住了,问我:“你觉得他喜欢我吗?”
众所周知,大多数人情况下,暧昧期最长也就两个月。如果两个月那层窗户纸还没捅破,就证明他根本不喜欢你。
我说:“这么长时间都没跟你表白,肯定是不喜欢你。”朋友问我:“我应该跟他了断吗?”我说:“趁早了断好。”
我这个朋友犹豫了一会儿,跟我说:“我觉得他好像挺喜欢我的。我生病的时候他一直给我发微信关心我;每天晚上跟我说晚安......要不我再等等看?你觉得呢?”
我瞬间说不出话了。我知道,如果我接着说:他不喜欢你,他只是空虚寂寞冷,想搞搞暧昧而已。你别骗自己了,赶紧跟他了断吧。她还是不会听。可是既然这样,她为什么还要问我的意见呢?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社会认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种种社会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过都是在寻求认同。寻求认同和理解,其本质就是努力达到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行动,或者为自我行动在社会规范中找到合法性。
其实她心里清楚这个男生并不喜欢自己。但是她想让我说:嗯,可能有些喜欢你,你可以再等等看。那样她便会心安理得一些,并且会从心里麻痹自己:朋友也觉得他喜欢我,所以我应该再等等看。
我这个朋友的例子并不特殊,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不信,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你逛街时看上一个包包,十分想买。但是一看价格有些贵,而且你想到自己上个星期刚买了一个,于是你犹豫着放回去了。
这个时候,跟你一起逛街的闺蜜A说:买吧,挣钱不就是让花的吗?存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人民币贬值那么快。闺蜜B说:一定要在年轻时候享受到最好的,23岁时候看到的纪梵希小黑裙,舍不得买,到了32岁青春不在,你买了穿了也没啥意思了。所以趁着年轻,喜欢就买!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掏出银行卡,买。而且,一开始那种乱花钱的罪恶感荡然无存。反之还会心安理得的想:对啊,平时那么辛苦的工作,买个包包犒劳一下自己有错吗?我这是在为自己投资,只有花钱了才有动力挣钱......
我想说,恭喜你,你被洗脑了。
如果你不明白,我可以再给你举一个例子。
咪蒙写过一篇文章《没有买买买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她写道,有一次自己心情不好,去买了一个包,那个包让她实现了自我治愈,重拾生活的信心。她还抛出了几个观点:“我们买的不是物质,我们买的是精神。我们付的钱,不是给这个东西标价,是给我们的心情标价。”“钱没了,我们可以再去赚,但是喜欢的东西下架了,就再也买不到了。”“日本那句谚语多棒啊,买了最多后悔三天,不买后悔三年。”
讲到这里,你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看到的很多营销号。是不是经常有这种观点:“那么辛苦的挣钱,买个喜欢的包包讨好自己一下不行吗?”“女人一定舍得为自己投资,只有当你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
你看到之后什么反应?是不是觉得:妈呀,真是太对了,太有道理了!
于是下次你心情不好了,你碰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尽管银行卡的余额已不足,但是你还是买了,而且没有任何犹豫和乱花钱的罪恶感。
但是你知不知道,咪蒙写一篇软文广告68万。她今天心情不好了买个2万块的包包,明天压力大了买个3千块钱的口红。而你呢?月收入或许还不到0.68万。这个月交完房租,你买个比咪蒙便宜10倍的——2千块的包包和3百块的口红,你是否还能吃得起一碗麻辣烫?
你跟别人的收入相差百倍,却在模仿别人消费。你还安慰自己:这是投资,这是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品味和格局。
喝凉水啃馒头省钱买香奈儿的包去挤地铁公交,这种行为,你确定是在投资自己?你的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
明白了吗?这其实是一些商家和营销号的陷阱,他们所用的也是一种“社会认同原理”。当你心里想做,但是又不确定是否要做时,他们便会用一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来迎合你,让你花钱花得心安理得。
于是,电商做活动,买。商场打折,买。被领导骂,买。被客户怼,买。方案做不出来,买......
仿佛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买买买来解决。
或许在买的那瞬间,你的心情真变好了点。可是,买完之后,你面临的问题解决了吗?你的方案做出来了吗?领导开始表扬你了吗?客户对你肯定了吗?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写道:人都是有欲望的,因为贪婪所以要工作满足物欲。但是物质满足只能是暂时的,胃口会越来越大,所以想要更多。
当你工作了几年之后,身边有人攒钱买了房子,有人靠着积蓄开始创业。你发现,自己除了出租屋里放满的过时包包和衣服一无所有。你便跟着其他人一起吐槽房价太贵物价太高。但扪心自问,如果房价降了一倍,你买得起吗?
豆瓣人气博主三公子,工作5年积累百万资产。她在《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中写道:没有原始积累阶段的辛苦,何来日后丰收时代的狂欢。很多人早年有一点结余就拿来旅游购物消费,当时很痛快,但是等到真正需要钱来置业、来创业实现梦想时,却悲哀地发现没有启动资金。即使想贷款创业,好歹也要有一点经济实力证明,或者抵押吧!
当然了,我并不是在提倡一毛不拔,过“苦行僧”的生活。
投资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并没有错,买衣服和包包也没有错。但是要买自己承受范围内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跟风和攀比,打着“投资自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口号,盲目买一些自己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恶魔奶爸Sam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投资自己,更多是从学习技能上来说的,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毅力坚持。重视生活质量,本质上就是个量入为出,有多大能耐,过多好的日子的事情。
在任何时候,开源节流,适当投资,合理储蓄,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最基本的生活管理常识。
愿你我做一个理性消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