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简史》
Ps:尤瓦尔·赫拉利,历史学家,关注的领域横跨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从宏观的角度切入研究往往得出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
读完畅销书《未来简史》,我的世界观被刷新了。作者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又能在作者的论证下,让我感觉一切即将发生。
人类会从智人进化到神人。过去,人类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力量,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现在,人类正在追求更多的力量,甚至获得永生。自古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灭绝都是因为饥荒,瘟疫和战争。如今,大多数人都不再可能受到饥荒的困扰,我们都在追求美味,而不是填饱肚子;过去,黑死病会导致大面积的人口死亡,现在埃博拉,H7N9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控制了;核武器的产生,又让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趋近于0。科技的发展让人类获得了更大的力量,医疗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在未来人类,很有可能从一下三个领域获得永生。比如:生物工程(了解DNA,长处新的肢体)、半机械工程(纳米机器人、非有机机器设备和人体结合,现已造成可依靠意念就能移动的仿生肢体)、非有机生物工程(由有机转为无机,神经网络由智能软件取代)。虽然,科技可以让人进化为神,但也可能让人类这种生物失去意义。
智人征服世界。
我们人类是凭借什么征服世界的?有人说智力和制作工具是人类兴起的关键。1万年前,人类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也是工具制作的冠军,人类却仍然只是一种不重要的生物,对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力。如果说合作是关键,那么蜜蜂和蚂蚁几百万年前就已经学会了集体合作,为什么没能统治世界?原因在于它们的合作缺乏灵活性,无法在一夜之间彻底改造其社会制度;黑猩猩等有社交能力额哺乳动物,虽然合作比蜜蜂灵活,但是它们合作的对象太少,而且它们的合作以彼此认识为基础;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陌生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历史证明胜利永远属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所有的大规模人类合作,到头来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只要智人住在相信同样一套故事的地方,就会遵守一样的规矩,于是不仅容易预测陌生人的行为,也很方便组织大规模的合作网络。但是黑猩猩无法创造并传播这样的故事,因此无法大规模的合作。)
“想象中的秩序”,人感觉现实有两类: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客观现实,就是事物的存在与我们的信念和感受无关。例如:重力。主观现实,取决于个人信念和感受。比如:无法找出原因的痛。然而,现实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比如:金钱并没有客观价值,但只要有几十亿人都相信它的价值,你就可以拿它买吃买喝了。如果说的是自己的神,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正是这些给我们生命的意义,要再说这些都是虚构的,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种种牺牲不只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就只存在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在大家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不过,经过几十年,几世纪,意义之网也可能忽然解体,而由一张新的网取而代之。读历史就是看这些网的编织和解体,并让人意识到,对这个世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后代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你现在要说,我将为大秦国,收复失地,统一天下。这些词语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
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够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想象之中。这张网,让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能组建帝国、革命等。只有智人能够想象出这种虚幻的事物。智人能用语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实。在过去7万年,智人发明的具备互为主体性的现实越发强大,让智人在今天称霸世界。(就像欧盟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意愿和决定可以对世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人类认为自己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其实是围绕各种虚构故事展开的。7万年前,知革命让智人开始谈论只存在与人类想象之中的事情。接下来的6万年间,智人编织了许多虚构的故事,只是传播不广(比如:某个部落崇拜的先祖精神,到隔壁部落就一无所知)。1.2万年前,农业革命拉开序幕,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能够扩大并强化人际网络。有了农业,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士兵。然而这种人际网络也遇到了新的障碍。在维护这种集体神话,组织大规模合作的过程中,早期农民只能依赖人脑的数据处理能力,但人脑的能力实在有限。(农民深信各种神的故事。他们为自己的神甘心奉献。)大约5000年前,这种障碍被打破: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和货币,让人突破了人类大脑的数据处理限制。文字和货币,让人类开始能够向成千上万的人收税,从而组织复杂的官僚体系,建立出幅员辽阔的王国。文字让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算法是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能用来计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有了文字,人类就能组织网络,每个人完成巨大算法的一个小步骤,而最后重要的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僚体系本质。同样适用于医院,军队,监狱,学校,公司和古代帝国)
书面文字的力量,随着各种神圣经文的出现而达到巅峰。古代文明的祭司和抄书吏,习惯将各种文件看作现实的指南,这些文本会告诉他们关于税收,田地和粮仓的现实,但等到官僚系统得到了权利,文本就得到了权威。祭司不仅记录着诸神的财产,也记录这诸神的行为、戒条和秘密。而就此写出的经文,号称描述了完整的现实,也让一代又一代学习者习惯从《圣经》《古兰经》或《吠陀经》中寻找一切问题的答案。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教育系统,他们认为入学考试是评估学生的最好方法。教育系统拥有足够的权利,就能影响大学入学标准以及公职或私人企业的聘用标准。于是,学生全力以赴,一心取得好成绩。那些令人垂涎的职位都由成绩好的人抢下,而这些人自然又会大力支持这个让自己得到好处的系统。各种宗教也是同样的运行模式。虚构故事能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是代价,这些虚构故事同时会决定我们的合作目标。因此,我们可能拥有非常复杂的合作制度,却只是为了服务于虚构的目标和利益。(学生成绩真是判断学校的标准?)人类合作网络评价自我时,常常用的就是自己发明的标准,屡获好评就毫不意外。国家的成功就在于提升国家的利益,企业的成功就在于钱财滚滚来。虚构故事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有时还有其必要性。如果没有货币、国家或公司等人人接受的故事,复杂的人类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转。21世纪,我们还会创造出比以往更大的虚构概念以及更极权的宗教。在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协助下,这些宗教不但会控制我们的存在,甚至将塑造我们的身体、大脑、心智,创造出完整的虚拟世界。
宗教故事几乎总是包括三个部分:1、伦理判断,例如,“人命神圣”;2、事实声明,例如,“人命始于受孕的那一刻”;3、伦理判断与事实声明相结合,给出具体的指示,例如,“就算受孕才刚一天,也不得堕胎。”对于宗教的伦理判断,科学无法加以反驳或证实,但对于宗教的事实声明,科学家就大有意见了。只要是事实的问题,例如“在受孕一周后看,人类胎儿是否已有神经系统、是否已有痛觉”,生物学家有资格回答。理论上,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因为各自推崇不同的真理,也就注定有所冲突。但事实上,科学和宗教都不那么在乎真理,因此两者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果;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和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让两者携手同行的契约可能会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与其他后人文主义宗教之间截然不同的契约。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一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但事实上,这份契约简单到不可思议,只要一句话就能总结——人类统一放弃意义,换取力量。在现代社会之前,多数文化都相信人类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的设计者是某些万能的神或永恒的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这个宇宙计划让人的生命有了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人的力量。前现代人放弃了力量,他们相信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就算发生了战争、瘟疫和干旱,也都是为了最后的美好结局:就算现在看不到,来世总会等到的。现代文化不再相信这种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我们不是活在日常生活的戏剧之中,生活没有意义。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我们只是在一个行星上占据着再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再短不过的一段时间。现代世界并不相信目的,只相信原因。只要能找对方法,我们就能为所欲为。除了自己的无知之外,没有什么能限制我们。死后没有天堂,但我们能够在地球上创造天堂,并永远活在天堂里。我们只需要努力克服一些技术困难。投入更多自己,促使技术突破,加速科技进步。新科技社会促进经济整张,而经济增长又能为科学研究投入更多资金。总有一天,我们会累计足够多的知识和现今技术,也能够发明各种灵丹妙药,让人青春永驻,幸福快乐。现代人曾承诺放弃意义以换取力量,但也没人逼迫我们实现这个承诺。我们认为自己足够聪明,能够享受这份现代契约的好处而无需付出代价。
现代契约给了人类力量,但条件是我们不再相信整个世界有一个伟大的宇宙计划能让生命有意义。如果,人类不用通过伟大的宇宙计划也能找到意义,就不算违背契约。这条例外条款正是现在社会的救赎,因为如果真的没有意义,就不可能维持秩序。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有依据的困境。根据人文主义的观点,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意义。人文主义一直想让我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权威。(为自己想|杜尚《喷泉》|允许同性恋|顾客就是上帝|等)人文主义主要有三大分支: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进化人文主义(纳粹)。
自由人文主义认为,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观看作品的人觉得美,就是美;只要感觉对了,就该去做。我们要为自己思考,因为从内心就能找到所有答案。社会人文主义责怪自由主义过于重视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社会主义要求人们别迷恋于自己和自己的感觉,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社会主义并不鼓励自我探索,而是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集体制度。进化人文主义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冲突是福不是祸,能够促成自然的选择、推动进步。之要遵照这种进化逻辑,人类就会不断变得更加强大、更能适应环境,最后成为超人类。这是一个丛林,遵守这无情的自然法则。自由主义在人文主义宗教战争中胜出,然而,它成功的时候,可能已经播下败亡的种子。
智人失去控制权。
自由主义重视个人自由,是因为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但是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发现,却已经不再成立。一个人拿刀杀死另一个人,基因学家和大脑科学家能提供更为详细的答案: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特定基因构造让大脑出现某种电化学反应,而基因构造反应是从古至今的进化眼里及突变的结果。(科学家发现,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情感,创意都只是大脑电化学反应。)在现今实验,已经能同通过电脑电极刺激,控制人类的行动,甚至让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瞬间成为杀人机器。(论点在本书都有实验证明。)
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以及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讲到要唤醒记忆、讲故事、做重大的决定,负责的是我们心中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实体:叙事自我。(这就是为甚么,我们口头说的和我们身体想的不一样的原因,前者是体验自我,但不具有记忆性,后者是叙事自我,具有记忆性。书中有实验讲解什么是叙事自我,什么是体验自我。)如果我们想吧过去一笔勾销,叙事自我就一定得在情节中安排某个转折,为错误注入意义。于是,我们知道,“自我”也想国家、神和金钱一样,都只是虚构的故事。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科学戳破了自由主义的想法,认为所谓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那样的话,人工算法和生化算法的区别只是载体不同,一个碳,一个硅。我们又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更复杂罢了。)
21世纪,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了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的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深蓝”打败Grray kasparov;AlphaGo打败李世石;比恩用算法打造一直低成本球队,却成为联盟第一只20连胜队伍;EMI一天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随便几首,却使观众反应热烈,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触及他们内心最深处。科技发展潜力及其庞大,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然而什么事,能让他们大发时间,获得满足感?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
有一个更大胆的科技宗教,打算直接切断人文主义的脐带——数据主义。它崇拜的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数据。生命科学已经认定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所有的想法都要先改变我们的行为,接着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几百万以前,人的感觉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但到了21世纪,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如果数据主义成功征服世界,人类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
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面对这个混沌世界的一切,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一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但是: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让我感觉不可思议。他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纵观人类历史全局,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因为看问题的维度不一,在很多方面,我很难提出质疑。但是顺着他的视野去看,却大大拓展了我对未来的认识,让我发现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