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旅夜书怀》诗中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此生虽有些虚名,但因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却非本意。
杜甫一心为民,时常为黎民百姓发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皆是表达了百姓的疾苦。他希望有机会报效朝廷,为民请命,可事与愿违,朝廷的腐败和动荡的时局没有给他机会。
杜甫的诗文写得好不好?毫无疑问。而且唐朝科举考试也非常重视诗文的考察,那为何杜甫一生潦倒,不受重用?
原因很简单,做官,眼睛必须向上看,要时时处处为领导分忧,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而不是相反,一心扑在黎民百姓身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杜甫选了百姓,站错了队。
所以,纵然妙笔生花,朝廷也不会用他,他和朝廷不是一条心。如果没有战乱,凭他的文采,杜甫尚能温饱。可惜天妒英才,杜甫悄无声息地客死于乱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