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入蒸锅,何有独善其身者。那游鱼脱溪水入沸水,无论是自愿还是强迫,都需为了存活翻来覆去地跳跃蹦跶—这是游鱼存活期长点的条件。在现代社会上,人一落地就入了这人世间的局,为了生活,无论是否对财富是真爱,都要为其奔波劳累。然而无论你取得的成就是微不足道还是举世瞩目,这一切的收割到的功名利禄都只限于今世止步于你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再多也是不能够带往来世的。在作者看来,如果说人的这一生有什么能够永生不灭,即使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仍能发挥余热的,便是一个人的灵魂—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获取个人最纯粹的灵魂,而磨难和挫折便是最好的祭品。引用作者的原话便是
“(人生的意义) 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作者在一开始定义人生的意义便将其与“死亡”这个角色相比较,跳出了自己人生漫漫征途的这个大局,以另一个身份—生命弥留之际,这个角度去透彻地看待一个人的最大价值的落脚点。也许这也是向死而生的另一种解读,但其骨肉里又塞满了人间正道,使这具最终被塑造成功的骨骼不但会呼应“宇宙法则”的意志,也同时追回了百年之前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智慧。
而在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上,作者分别提出了一个公式,一种修行(的办法)和修行的地点。先从公式说起 ----“人格=性格+哲学”
在萃取纯粹的一枚灵魂的人生征途里,想要寻到获得萃取的机遇,其直接的现实生活里的再现方式便是—当你站在决定你未来的交叉路口的时候,促使你当时做下决定的那个原始的驱动力或者说那个在你耳边悄声告知如何选择的声音,当你以第三者的视角进入你的回忆观察到这一幕时,在回忆里的胶卷的自己做下那个决定的那一刻,便是寻到了萃取的机遇了。描述了这么多,这个机遇其实便是你的人生态度。在人生求索的漫漫生涯里,你做出的每个选择是依靠什么标准而诞生于世的?一些有才无德的人会迷失在自己的才智中,得益于其智力这把利刃的杀戮来谋取和维护个人的利益却最终走上了歧路。而德才兼备的人在经受诱惑和时间的打磨后,视磨难为考验,净化了其灵魂最终形成厚重的精神品格。在上面这个公式中,性格是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哲学是后天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智慧。一个人的德和才是融汇在一个人的精神品格里的。也许性格是天注定而较难改变,但哲学的获取是可无穷无尽的。
如何获取更多的人生智慧,或者说如何才能磨练自己的灵魂使其满足人生意义,作者提供的一个方式便是劳动。在传统或大多数人的观点里,其劳动的目的是谋生的手段,其意义是不得不干的苦差事。在其价值观里,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多娱乐+少劳多获+多休闲 的组合。但在作者笔下定义的劳动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的,其本身是可以帮助人们克制欲望,磨练心智,塑造人格,是陶冶人的情操的。并且其劳动的程度是还需要达到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等这几个方面才能使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形成厚重的人格的。有些时候一个人过度的认真似乎会被许多人不看好甚至会受到阻挠,但作者说“(虽然)认真的程度要达到极度好像很傻,但只要坚持这种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投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凡的人物,世间被称为名人,在各自的领域中登峰造极的人们,他们一定走过同样的历程。”
而修行的地点是不必大隐隐于市的,只要你是在工作中的状态,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教室,寝室,咖啡厅,图书馆这些地点都可以成为你个人修行的地点。修行是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完整的灵魂,使其在死亡的时候能够比生的时候更纯洁和美好。怀揣着这样的人生准则的人顺应“宇宙法则”的意志,必然是能够不断成长的。而对于如何获得幸福成功的生活,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作者笔下的能力是才能和智商,因为多半是天生资质,所以该因素暂且归于固定值。热情指的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的程度,是由个人意志力掌控的。思维能力包括哲学,理念和思想,总的来说可归为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但具有正负性。二者都是可以在后天训练和磨练出来的,所以分别属于参数和自变量。在作者看来
因为该方程是彼此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有能力却缺乏热情的人,分数不高,结果不好,相反能力相对不强,但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发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满燃烧般的热情,这样的人取得成果遥遥领先于那些有能力的懒人。
作者在最后提到了“宇宙法则”。在作者将自己刚开始创业举步维艰的时候,能够在众多更优秀更具有竞争力的百年企业中胜出的原因归结于“宇宙的法则”。在能力和设备都无法和高端企业比肩的时候却唯独自己可以获胜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的努力等因素外,最大的助力是因为作者秉承正念顺应了宇宙法则的意志。作者指出“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让万物进化发展,变的更加美好”“贯穿于整个宇宙的所谓的宇宙的意志,充满着关爱,真诚以及和谐,它让万物各尽其能,让整个宇宙都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发展。这个论断从宇宙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和解释”“宇宙的起源,只在于少量的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通过大爆炸而结合,构成质子,中子,介子,由它们在构成原子核,再同电子结合,形成最初的原子---氢原子。然后又有各种各样的原子乃至分子生成,再由它们组成高分子,最终诞生了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这个观点在接触的书籍中以不同的形式和专有名称已经被第三次涉及到了,分别是《少有人走的路》《秘密》《活法》。存在即合理,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在超乎科学的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神秘力量吧。
随后作者开始了第一章的内容实现理想的要求,分别是
1.“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的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实现的射程中。
2.这种渴望的程度需要达到极致---“这种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到底,全身充满了种欲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
3.需反复推敲实现该愿望的每一个步骤---“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而持续透彻地思考,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到了它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大脑里模拟下一刻钟或是明天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我们应该进行的行 为流程,个人在刚开始进行安排的时候也只是以中午为时间分割点,将每天需完成的任务分门别类列出后再将其排序整理最后分为上午和下午的任务之分。但由于不科学的自我能力的认知和错误的自我能力的估判常会导致任务进度的堵塞或者拖延,上午进度的错误预估带来的个人挫败感又会继续影响下午任务的进度,甚至造成放弃下午的原任务量,选择与其预先安排的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科目的逃避直面挫败感的鸵鸟行为。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的循环发生,开始利用秒表来记录每个行为发生所需的实际准确的时间消耗值,以增强在脑海模拟演算第二日行程可完成度的有效性。再后来利用相关计时软件(例如Mr.time)更全面的的记录下来一天每件事情的时间消耗程度以及一天,一周中每个时间段事情安排的倾向度即侧重点,以此数据为依据来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日后的行程。之所以做相关的时间记录,大概也是一种希望可以看到和预测未来自己的行为活动的一种愿景吧,引用作者的话便是“如此。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未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眼前。”但是在以上的脑海模拟练习中,虽可较为清晰的再现未来行为活动的理想状态,将头脑中模拟的练习和现实重合,但从未透彻地思考过其行为最后可获得的结果。这就导致了每个安排的任务之间的联系性过少,即使在长期的坚持实践后,由于其任务彼此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且其支架过于松散,虽然在中间会一定程度的锻炼到个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以及对时间的感知力,却无法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思维较强的令人满意的硕果。
4.大胆的构想---在有了强烈的驱动力后,就可以展开构思不断完善个人的思路。并且作者指出在刚开始提出个人的创意的时候,也需要懂得保护自己创意的创意的生命力。所以在起初之际应寻找那些乐观派的人(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来帮忙展开思路和构思,而在将思路转化为计划的时就应该寻找悲观主义的人来设想各种风险,最后在计划付诸行动的阶段就要再次和乐观派的人合作来积极地实施措施。
5.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者在小学刚刚毕业的孩童时期不幸得了肺结核,在绝望焦躁之际有幸接触到了人谷口雅春写的《生命的实相》,其中有一句写道“在我们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在少年时作者意识到了心态的重要性,只有一颗充满正念的心才能吸引同样性质的事情结局。虽在经历了很多和长时间的困顿,但作者最终还是认识到了并且接收拥有一个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骨血之中。并将此再次慎重的告知了各位读者。
6.锲而不舍的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目标看似高不可攀,但决不可退缩,倾注热情,拼命钻研,这样做,就会把我们的能力提高到连我们自己也吃惊的地步,换种说法,沉睡在我们身上的巨大潜力就迸发出来了”。在此我们应该拥有“将来进行时”的思考方式---所谓的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
7.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每日的坚持重复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每日坚持突破昨日的记录,前进一毫米,一厘米。
我们的眼睛可以眺望星空
但我们的双脚必须踏在地上
愿共勉
未完持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