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央视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实地感受采访。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是名副其实的交通体系“骨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社会稳定、货物运输以及百姓出行等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纵观铁路70年的发展史,它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跑出了中国速度,在各个方面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1949年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通过组织人力、调动国家资源抢修完成了8278公里,截止1949年年底,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1810公里。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社会建设热潮期间,多条重要铁路相继通车,其中包括著名的成昆铁路以及贵昆铁路、包兰铁路、京原铁路等等。不过,真正让铁路得到大发展、大跨越的时代,还是自改革开放开始。
在香港回归前夕,全国一次性修建最长的复线铁路京九线开通了,这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通道。自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一共进行了6次大提速,火车平均时速从原来的45公里左右,提高到120公里到160公里。从2007年开始,我国铁路建设又进入另外一个全新时代,在《全国铁路发展中远程规划》的指引下,中国高铁建设正式迈进快车道,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高铁通车里程已经来到2.9万公里,占到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8%以上,稳居世界第一。这时,我国铁路总投产里程已经来到了13.1万公里,铁路的体系建设、电气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系统配套优化建设已经远非当年可比。
风雨兼程70年,或许只有历经岁月才可看清这其中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的中国铁路发展,早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见证着中国社会变迁与技术的巨大进步。在荷兰艾斯维尔出版集团与《日本经济新闻》合作发表的有关于全球各国在科技领域相关学术能力和研发水平的排名中,中国在全球关注的30个技术领域中,中国占据了23个第一。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从坚持自力更生、开放引进到技术引领的缩影,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缩影。
铁路的变化不仅仅有硬件上的,还有软件上的。铁路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服务领域方面的巨大提升。曾几何时,“买票难”成为远在他乡游子们的一块心病,特别是随着“春运概念”出现以来,每年的买票、乘车回家或出门成为老大难问题。每年这个时期,铁路也如同身临大敌,要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完成这一运输使命。不过,随着近些年来,铁路软件服务的快速提升,人们不再为一张小小的车票发愁。手机轻轻划一划,从订票、购票再到规划行程,几步轻松完成。更何况,随着高铁的大量投产,现如今,不管是春运,还是五一或十一假期,人们乘坐高铁旅游已经俨然成为新时尚。也正因为于此,多个省市和地区也快速开始了自己的产业转型,城乡一体化、城市一体化、多城生活等等也在快速成型中。更有很多地方的人们把高铁当成自己的“通勤车”,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70年的发展,不管是宏观还是细节,铁路都彻底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跟共和国的成长一起,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并结出了辉煌的果实。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伟大的、正在复兴的中国梦也在快速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的现在,也改变着我们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