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
别名:迎春柳、迎春条、金梅花、金铃花。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全株除花萼裂片边缘具睫毛外,其余均无毛。枝棕褐色或红棕色,直立,小枝绿色或黄绿色,呈四棱形,皮孔明显,具片状髓。

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3.5-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通常上半部具不规则锐锯齿或粗锯齿,稀近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6-12毫米。

花1-3(-4)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梗长3-7毫米;花萼长3.5-5毫米,裂片绿色,卵形、宽卵形或宽长圆形,长2-4毫米,具睫毛。
花冠深黄色,长1.1-2.5厘米,花冠管长5-6毫米,裂片狭长圆形至长圆形,长0.6-1.8厘米,宽3-8毫米,内面基部具桔黄色条纹,反卷;在雄蕊长3.5-5毫米花中,雌蕊长5.5-7毫米,在雄蕊长6-7毫米的花中,雌蕊长约3毫米。
果卵形或宽卵形,长1-1.5厘米,宽0.6-1厘米,基部稍圆,先端喙状渐尖,具皮孔;果梗长3-7毫米。
花期3-4月,果期8-11月。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西北部。生山地、谷地或河谷边林缘,溪沟边或山坡路旁灌丛中,海拔300-2600米。

除华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一带栽培较为普遍。最初是根据栽种在我国庭园中的植物发表的。
(摘自《中国植物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