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这里-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科学研究证明,关系的本质就是“我和你”,人际关系和幸福是分不开的。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但怎么样才能得到快乐和幸福呢?
在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是,从心理角度来说,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确是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如是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些都是一个关系的重要纽带,就是“我和你”是关系的本质。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高的境界,是对“自我为中心”这个思维陷阱的一个最好的攻击,就是生活中我们人人都有一个自我为中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盲人,但是心理健康的人知道自己是盲人,这就是和真正盲人的区别,就是有自知之明。正如“井底之蛙”知道自己在井底下的时候,才能从井底下跳出来,这个自知是最主要的。也是说我知道我有“自我为中心”,会想到“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别人”,共情、理解别人,就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原本的我,
非常渴求别人的理解,曾是委屈、指责他人,“把别人当自己”,让我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相处中产生不和谐的音符,有矛盾的产生,让我曾是担心和害怕,更是恐惧女人更年期的爆发。
为此,走进心理、了解心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若是有一个能理解我的人,那就去做梦吧!正因为我知道了没有人能理解我,我才去努力的试图理解别人,让我知道“把别人当别人”,把握分寸、边界清晰;“把自己当别人”,这是所有问题的解决,去站到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如是我和你同住在一栋楼上,我住在一楼,你住在二十楼,我们看到的风景会是一样的码?所以说,把“自己当别人”就能释然解决问题;要想做到把自己当别人,必须“把自己当自己”,同时“把别人当别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理的成长,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把自己当自己,就是有自尊和自信。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如果对自己的角色看的比较重要,就有高水平的自尊,自尊是自信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自信不起来,是他的自尊太低了。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1968),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也就是抱负。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们欣喜不已,高自尊水平不断提高,自信也就随之提升起来。拿我来说,我是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开始我认为音乐教师必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实际的我,吹拉弹唱、样样稀松,因此从在工作中自卑、不自信,而我很少看到学生对我的喜欢与热爱;如果当时我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喜欢、热爱的音乐老师,那我一定是高自尊的人了。
总之,有了自尊、自信,就有了自知之明,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提升,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别人,一首歌曲“和你一样,笑容在脸上,大声唱,为自己鼓掌!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一个阳光、充满爱心的人,把自己当自己,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2022年6月17日星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