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问收获,但为耕耘

莫问收获,但为耕耘

作者: 晗穗 | 来源:发表于2021-06-28 21:15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白杨坪,高中进士后改名国藩,意为“国之藩篱”之意。

曾国藩从小就“状貌端重”,其动静坐卧与同龄的孩子截然不同,有的方面甚至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从出生到三岁,全家人就没有听过曾国藩哭一声。

曾国藩六岁那年,曾祖父竟希公以七十四岁高龄谢世。曾国藩“哭泣甚哀,执丧若成人” ——哭得非常伤心,异常哀痛。在整个发丧期间,曾国藩表现得就像是一个成年人。

曾国藩的这些表现的确异于一般的孩子。曾国藩的不凡之处,似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显现。正所谓三岁看老。

“悬牌批责”这平生第一大辱居然成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场锣,又一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父亲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八岁起,父亲就亲自教他。父亲从早到晚,教导不停,他记不住,父亲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父亲就一遍一遍讲。走在路上,父亲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父亲也在讲。一定要他学会了才罢休。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更虚心,更肯付出;笨拙的人从小受挫折多,总是失败,“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更能成事。

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正如他说:“人生大事,立于勤、得于恒。”这个恒就是恒于耕耘。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相关文章

  • 2020-07-09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曾国藩座右铭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070 - 曾文正公嘉言抄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莫问收获,但为耕耘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白杨坪,高中进士后改名国藩,意为“国之藩篱”之意。 曾国藩从小就“状貌端重”,其动静...

  • 坚持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__曾国藩语录 译文:努力耕耘就好,不要去担心是否有收获,只要坚持耕...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今天看书,读到梁启超写给他孩子们的一封信。我摘录了其中一段话,用以自勉。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结束了两天路新宇老师的经络课程,让我感触最大的一点就是:疾病是我们认识真理,学习真理的捷径。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因为自...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这样强烈地渴望读书,这样惭愧地感觉到自己知之甚少。 ...

  •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问收获,但为耕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yl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