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18cea48759c6f62a.gif)
人们经常会用“切肤之痛”来形容疼痛,如果要说什么能比割伤更让人畏惧,烧伤肯定是榜上有名。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遭遇烧伤
和被刀刃利器划伤造成的条状割伤不同,烧伤通常成片出现在伤者身体上。多数人对烧伤的认知可能是家中炽热的蒸笼,锅中翻滚的热油,如果能及时避险,或者温度较低,一般伤口面积不会太大。
烧伤后,皮肤通常会形成水泡,小面积的轻度烧伤,通常在三至五天即可痊愈;若是中度烧伤患者若无感染发生,则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痊愈。但在烧烫伤以及整个瘢痕期过程中,相信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记破溃处不间歇地疼痛。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b0fe8947a75282df.png)
一旦达到深度烧伤,患者至少需要半个月方可痊愈,且痊愈后会留下烧伤疤痕;而重度烧伤者通常在焦痂脱落后才会形成肉芽创面,且需要进行植皮才能愈合,治愈后会留有大量烧伤瘢痕。比如不幸于工厂、火场中受伤,火势较大情况,不单伤口面积大,烧伤程度也远非家中的蒸汽、开水能比。到了深度烧伤和重度烧伤,和疼痛相比,如何保住性命,才是伤者与医生最关心的。
根据统计,在意外伤害中,皮肤灼伤发生率占据第四位,国内每年皮肤灼伤人群约有2600万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707cf3f3d146ca60.png)
大面积灼伤后,除了可能会面对的感染外,还有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植皮的痛苦,以及灼伤位置的皮肤、肌肉创面闭合后出现的部分功能丧失以及癜痕存留。严重的灼伤将会给伤者及其亲属带来无可量计的身体、心理双重伤害,产生长时间的社会、家庭负担。
破解大面积损伤修复难题,势在必行!
皮肤损伤修复尤其是大面积皮肤损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对于皮肤创面治疗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植皮手术等。大面积烧伤患者如需移植皮肤,避免感染的前提下,自体皮肤是比他人捐赠更好的选择,因此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减少痛苦和提高成功率的前提下让皮肤尽可能恢复原状,是所有相关领域医学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方向。
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想要救治成功,需要解决的最大困难是创面修复问题。能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利用残存的极少量皮肤去修复面积数十倍于此的深度烧伤创面,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存活的关键。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5ffc860847adbf3b.png)
然而传统治疗疗效不佳,费用昂贵且患者痛苦,还存在瘢痕遗留等问题,面对传统修复方法的缺陷,科学家们尝试使用干细胞来作为“突破口”,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身体各组织细胞的潜能,可用于受损皮肤的修复。
利用4D打印技术,解决皮肤修复痛点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了全球再生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连续2年被《Science》杂志列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这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多向分化潜能、 广泛存在于造血系统及结缔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除具支持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来源多种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
那么,能否将植皮从过去的组织级别,进一步升级到细胞层面,用干细胞来进行烧伤组织的高效修复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e99972c03755f70b.png)
以这一思路为指导,山东青岛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创可贴”技术,不同于过去皮肤大面积受损,注射干细胞治疗烧伤创面时会遇到的细胞存留量低的情况,徐文华研究团队提出采用“4D打印技术”研发新型干细胞载体的构想。无需植皮手术,利用“4D打印干细胞载体”像“创可贴”一样把干细胞“贴上去”实现创面皮肤的较快再生修复。这也是全球首个将4D打印应用于干细胞载体植入创伤处的技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12704/e23bf945f5dc568b.png)
划时代的科研成果,自然也受到了外界的普遍关注,10月26日,“青岛大学首创干细胞创可贴”的话题冲上热搜,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转发,为青大点赞。该技术已获多项专利,正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将来有望转化上市。该技术为帮助烧伤患者移植皮肤,解决皮肤灼伤、创面大面积受损这一问题提供了治疗新思路。
新技术最大的意义就是让皮肤烧伤告别了它临床一贯的治疗方式——植皮。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世界,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但可以想象当“干细胞创可贴”技术被大规模运用于临床领域,会让多少患者彻底摆脱烧伤植皮带来的痛苦,以全新的姿态回归日常生活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