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4th
- 这是云山四时分享的第24篇云山风物
昆明无处不在的“营”字地名。
早晚高峰,挤上了春城昆明的公交地铁,当播报站点的广播响起时,不经意之中总会听到各种带“营”字的地名:洪家营、棕树营、豆腐营、前卫营、刘家营……
听的次数多了,总有些好奇,为什么昆明会有那么多带“营”字的地名啊?度娘、知乎、查阅史书,在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寻找答案,才惊奇的发现地名中的这些“营”并不简单,也许连昆明本地人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
营,由军屯营地转化来的地名。
查阅《辞海》 ,“营”字的第一个义项:“军队驻扎的地方。如:安营扎寨。”为了保证驻扎军队自身的粮食给养问题,早在汉武帝时期,云南就有了“屯田戍守”的军屯制。而将云南军屯发挥到极致的则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沐英。
明洪武十五年,傅友德、沐英领兵三十万直取云南,打败大理段氏、云南梁王后将云南纳入了明朝的版图。为了巩固云南,留滇镇守的沐英在云南设各卫所,创制屯田,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几十万大军屯田戍边。因当时屯田军队建制多以“营”来命名,昆明城的地名里也就出现了很多“营”,这些古老的地名被一直援用下来,直到现在,建成的小区都还叫“刘家营小区”、“棕树营小区”等等。
—
昆明的“营”,营营有故事。
细数一下,现在昆明地名里带有“营”字的多达几十处,而这些“营”地,还有着更细的命名分类,每个营的背后都有故事。
当时军队首领一般都有一面写着自己姓氏的大旗,便于调动指挥,在驻扎营地也会悬挂这面旗帜,所以昆明就有了以总旗官姓氏命名的“王旗营”“张官营”,或者以驻扎地首领军官命名的“刘家营”“马家营”。
还有一类是根据驻扎地相对于昆明城的位置,以军事建置命名的“前卫营”“右营”,或是以驻地有辨识度的景物来命名的“大树营”“棕树营”“马洒营”等等。其次明代昆明的驻军也有详细的生产分工,“织布营”就负责供应军装布匹,“豆腐营”“麻线营”一望便知。
—
营,地名勾画出的戍边移民文化。
地名一直随着历史的流转在不断的变化,算是活着的历史。从秦汉的亭伍,宋元的里甲,到现代的村组,这些都承载着一个时期、一片地域的行政管理、民间习俗等文化记忆。
而那些从明朝遗留下来独特的“营”字地名,则见证了一段明朝军队在昆明屯田的历史。其背后带来的是当时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从而造就了当时昆明地区的繁荣,促进了云南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发展,给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浓的地名文化底蕴。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