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导图|构建职场竞争力本领大学@思维导图
从一个案例,来解析如何做到逻辑性的表达

从一个案例,来解析如何做到逻辑性的表达

作者: 蝈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9:43 被阅读13次

在我们的表达中,为了让我们的表达看起来更加结构化,具有逻辑性,让别人更容易接收,我们往往会进行分点表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会感觉我已经分点表述了,那么我的就是结构化并具有逻辑性的了。

其实不然,结构化和逻辑性,不只是分成1234、ABCD那么简单。

如果不经思考与打磨的分点,不但表述没有逻辑性,而且也会造成接收者的困难,不易理解不易懂。

大家请看,以下是一位讲师的课程大纲,左边是原来的,右边是我调整后的。大家可以感觉下,哪个课程大纲,你看起来更容易理解与接收。

在原课程大纲里,主要出现两个问题:

1、  同一范畴的内容,被分散在不同的篇章里。

同范畴的内容,却在安排中被交错出现,显得比较凌乱,更不便于学员对内容的接收和理解。

同样讲职场方面的礼仪的篇章,却被分配在第二篇和第六篇。

同样讲社交方面的礼仪的篇章,却被安排在了第三、四、五、七篇。

作为讲师,我们必须是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安排,让学员更好地接收和理解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这就要求讲师在传递信息之前,必须先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梳理。

信息没有经过结构化的梳理就传递给学员,会增加学员接收与理解的困难。

或者学员为了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必须做一个二次梳理的动作,这都是给学员增加负担。

2、  各篇章之间的衔接安排,没有一定的逻辑性。

在原课程大纲里,八个篇章的结构,篇章与篇章之间是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的。

就是并没有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来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

没有逻辑性的展现,就相当于只是进行知识要点的罗列,但是却没有规则把知识之间串联起来。

传递得分散,接收的分散。这种结果就是,往往学员一个课程下来,感觉接收了很多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记住与消化,缺乏深刻的感受,因为接收的过程本身就是零散的。

所以,我在右边对原课程大纲进行了梳理,总共重新分成四个篇章。

第四个篇章,其实也可以分别放在第二个篇章和第三个篇章当中,变成:职场沟通礼仪、社交沟通礼仪,只是看看是否有如此划分的必要。

这四个篇章的逻辑依据是:先让大家从整体上对礼仪进行认知,对相关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解,然后,再分职场和社交的礼仪进行阐述,最后,因为沟通礼仪的特殊性,再单独把它拎出来作为一个单独传递的模块。

在第二篇“职场礼仪”里,分两个方面“职场的形象气质”和“职场的行为风范”进行阐述。

在第三篇“社交礼仪”里,按时间顺序,从认识一个人的先后顺序,对几个知识点进行了排序:先“通讯”,再“见面”,后“招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修改后的课程大纲,是对原大纲的内容,依据表述类别的内在联系,对各篇章进行了重新分类梳理,然后各篇章里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

这样,整个课程大纲的呈现,是能够让人更容易接收和理解的,很快就能明白和掌握本课程所要传递给学员的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个案例,来解析如何做到逻辑性的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bydftx.html